計畫行程:鹿窟坪越嶺古道→富士山腰古道→瑞泉古道→林市古道→淡基橫斷古道→鹿窟坪古道,約10公里。
實際行程:鹿窟坪越嶺古道→大尖山東峰步道→富士古道→淡基橫斷古道→鹿窟坪古道。
行程紀錄:
早上九點鐘,各路人馬依約來到萬里大坪國小前會合,再併車至大坪崙停車場。頭前溪為暑假期間熱門溯溪地點,停車場早就被溯溪團體塞爆,只好將車退回外面的路旁停放。
鹿窟坪古道入口,大坪崙鑛務課第二百六十三號基石就在左側電桿下(H410M)。
0935 出發,步道平緩好走,兩旁各有平行小水圳共三條,林蔭下十分涼快。套句端武的說法:「一開始,心中竊笑......路蠻好走的嘛%%%%」。
0940 雙橋叉,立有一面「敬告遊客」牌,直行鹿窟坪古道,過水泥拱橋到對岸人家為鹿窟坪越嶺古道,橋上合照後過橋續行。
十八人的大陣仗,個個背包上身,手持登山杖腳踏登山鞋一副勁裝打扮,像似出征的隊伍,在這酷暑八月天的大太陽下魚貫出發,迎接這一天的辛苦旅程。
鹿窟坪越嶺古道由此石牆土角厝之右側梯田轉進,幾年前由上往下走過一次的印象早已淡忘,加上這邊的路條大概都被民宅的人家拆除,摸索了一陣子總算找到正確的越嶺古道。
進入越嶺道之後,一路都是較陡的爬升段,雖流了不少汗水,但走在林中不會直接曝曬,感覺倒是還好,部分體力好的隊友腳程快遠遠走在前頭,隊伍自動分成二小隊,押後的林中漫步倒也悠閒。
1045 富士山腰古道叉路口,原計畫由此走山腰古道,至富士坪再接瑞泉古道,繞過大尖山南麓至大尖山草原,但考量大熱天人數又多走起來較辛苦,出發前夕決定改為短程的輕鬆走法,由此直行經大尖山東峰至富士坪草原。
1123 到達大尖山東峰,標高683公尺,山頂是一大片草坪,無基石也無標示。第一小隊在此休息良久,二隊會合後又是一陣閒聊,順便看看附近山頭,不亦樂乎。
從這個角度看,大尖山一點也不尖,倒像是大屯山;山腳下的綠色草地為富士坪大草原。
往大草原途中,第一小隊的腳程實在有夠快,已經趕到富士古道的那棵樹下了,那正是我們預定午餐的地點。
1150 到達富士古道大樹休息區,樹蔭下的幾顆石頭充當座椅,不夠坐的直接坐草皮上也不錯,大家紛紛從背包中取出帶來的各式點心、水果分享,一個簡單的午餐足足消耗掉50分鐘,因為我們有一家超級無敵的「金剛補給站」:蛋餅、滷味、冰綠豆湯+碗筷,一應俱全。
統哥的水果一向最受歡迎,今天特別準備的紅、白雙色火龍果,多汁又甜,完全改變了大家對火龍果的既有印象。
趁著午餐的空檔,幾位健腳前往富士坪基石一探,並留下合影。
富士古道大樹下合影後續往第二及第三草原前進,到達第三草原時,部分隊友很神勇的挑戰大尖山,餘就地休息欣賞草原風光。
1355 二路會合後,從第三草原生態保護區告示牌右側進入淡基橫斷古道,往鹿窟坪方向續行。
▲▼富士古道第三草原(大尖山草原)
1404 叉路直行往磺嘴步道,右下往鹿窟坪,取右下續行。此後一路皆下坡路段,可以放鬆心情慢慢地走了。
1412 淡基古道土地公,亦有稱之為溪頭尾土地公者,古道沒落香火不旺,不知土地公是否也感到寂寞?
行走間忽見前方隊友捨正路不走,紛紛穿入雜木林中,原來是發現一個蜂窩擋住去路,頓時小心翼翼輕聲遁離。
1500 雙溪彙流口,終於看到清涼的流水了,暫停腳步洗把臉涼快一下。
過溪後進入鹿窟坪梯田區,可惜已被高大密佈的芒草覆蓋,梯田景觀不再。印象中鹿窟坪有顆鑛務課基石,本想順道摸一下,但芒草阻道,雖明知基石就在前方上一層梯田的樹下,左右試了幾次均不易通過,只好放棄繼續趕路。
1526 鹿窟坪石棚土地公,這裡有叉路左上登往鹿窟坪山,右過溪往富士坪,直行出大坪崙,續直行,此後淡基古道與鹿窟坪古道共線。
1549 叉路,右下可至頭前溪瀑布,隊友們不畏辛苦均下攀至瀑布潭觀賞這座隱身深壑中的瀑布,感覺上瀑布似乎變短了。
由於時間已不早,加上走了大半天的山路,人也乏了,原訂在瀑布區戲水消暑的計畫作罷,看過瀑布便即離開。
1652回到大坪崙停車場,自健已先一步將車開進來接人,上車後取道萬里、大武崙、國道三號回台北,結束本日行程。
GE航跡圖:
全程:8.0K
費時:7H17M
總爬升:573M
<<gpx軌跡檔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