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森林公園位於台東市北邊靠卑南溪右岸出海口,呈西北東南狹長帶狀,面積約280公頃,其中大多為木麻黃防風保安林地,由於木麻黃顏色較深,遠看黝黑一片,因此又稱為黑森林。
台東縣政府將黑森林與海濱公園綠意串連規畫,闢建有枕木步道、人工湖、自行車道及相關休閒設施,成為台東市區最大型的公園,是運動休閒的最佳場所,也是台東市民票選台東最美的景點之ㄧ。
▲森林公園平面圖
由於森林公園範圍遼闊,原本打算以半天時間徒步走訪各個景點,早上八點半抵達公園入口時,發現有單車租借的服務,於是二話不說,立即租了一輛單車,二個小時50元的代價,應足夠逛遍整座公園了。
▲森林公園入口
進入公園第一眼看到的大片草皮,在難得露臉的陽光下顯得特別青翠誘人。
看到蝴蝶園這幾個字確實有點意外,考慮了一下,還是將單車停下進入看看。
蝴蝶園佔地不小,工作人員也不少,所見五、六名都在整理植栽。
園中主要是種植各種誘蝶植物及食草,讓附近的蝴蝶自行過來覓食繁衍,並不設置網室限制蝶兒的行動,這點倒和蝶會的劍南蝶園理念相同,只是他們並不特別要求一定要種原生種,因此可看到不少常見的園藝種花草,四處飛舞的蝴蝶也比較多。
最吸睛的是這裡的黃裳鳳蝶,光天化日下,這一對竟公然上演愛的進行式。
數量不少的黃裳鳳蝶幼蟲。
據工作人員說,自從蝴蝶園大量種植了港口馬兜鈴之後,黃裳鳳蝶就自動進駐了,從此在園中世代繁衍,族群興旺,成為一大勝景。
花了將近半小時看蝴蝶,離開之後跨上單車續行,由於森林公園被台11線從中畫開成為二個分離的部分,單車道需穿越公路下的涵洞,為免景觀過於突兀,特別在這一段設計成隧道式的花架做為美化。
綠水橋為森林公園與海濱公園的交界點,跨橋過去就是海濱公園了。
台東海濱公園緊鄰市區海邊,原本是垃圾掩埋場和公墓的海濱地,經台東市政府有計畫的整建,現在則是大片綠地生氣盎然,以綠水橋與森林公園連接,讓整個可供遊憩休閒的範圍更大了。
▲海濱公園中造型獨特的公共藝術創作。
台東海濱公園過去的地標--寶桑亭拆了,改建成現在這個竹編隧道,台東市政府花了七千萬元打造俗稱台東鳥巢的夜景,海濱公園搖身一變成為城市之光。如果有機會,應找個夜間前來,領略一下置身南國新地標的感受。
海濱公園知名景點還有帛琉男人會館、望月白橋,以及擁有風力發電設施的親水護岸戲水區等,但限於時間,今天以森林公園為主,因此小轉一圈意思一下,算是到此一遊,待他日有緣再專程前來,現在還是先回森林公園繼續未竟行程為要。
再度踏上綠水橋,原來從海濱公園這端也是進入森林公園的一個正式入口。
過橋後順著單車道前行,一會就到了琵琶湖。這邊的自行車道是由厚實的枕木舖設而成,全長5公里,沿途花木扶疏、景觀多變,騎著單車悠遊其間,運動之餘,還可飽覽東海岸風光,同時也是適合親子共乘的一條單車路線。
琵琶湖為一天然湖泊,以其形狀為名,由卑南溪地下湧泉不斷冒出所形成,水質清澈見底,是一個珍貴的河口海濱濕地。
湖畔綠蔭蔽天,景色如畫,湖旁有木造景觀台及步道,適合觀魚賞鳥及散步休閒。
離開琵琶湖的下一站是活水湖。活水湖位於公園東北角,純為人工開鑿呈長條狀水域,同樣的乾淨水質,映照著藍天更顯誘人,難怪台東每年賽龍舟、全國鐵人三項等大型體活動都在此舉辦。
活水湖的位置緊鄰卑南溪,隔溪向北遠眺,對岸的石頭山以及海岸山脈都蘭山連稜均一覽無遺。
森林公園中的雙層樹屋,從來對樹屋的印象都是附在大樹上的小屋,這座樹屋竟然比樹大多了,顯得有點主客不分。
再一次穿越花架隧道,回到公園的西半部,這回轉往北邊,準備前往西北角的鷺鷥湖。
森林公園單車道一景。
逛過鷺鷥湖後時間已不早了,為了趕二個小時的單車租借時間,只好快馬加鞭衝回公園入口處,還車時正好用掉二個小時,估計一大圈繞下來約跑了14公里,這座台東市最大的公園算是來過了。
文章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台東森林公園
<<gpx軌跡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