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的台北,連下了近三個星期的雨,感覺人都快霉掉了,好不容易周末假日天氣放晴,把握機會外出走走,位於士林、內湖交界的大崙頭尾山就成了最佳的選擇;又因金剛平日都在這一帶活動,熟悉附近地形路徑,領隊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他的身上。
為了符合「輕鬆」的定義,今天直接開車到位於劍南路的登山口,這個位置是從大直方向上來,過了鄭成功廟的叉路,再往前轉過一個彎就到了。因為假日的關係,花了點時間才將車子停妥,整裝後於0930踏上登山步道,往大崙尾山方向前進。
一開始的步道都是長滿青苔的石板階梯,必須小心步伐以防滑倒,這對剛出發亟需暖身的登山客而言,放慢腳步調整呼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十分鐘後上到鞍部十字叉路,這邊有二張長椅,大夥稍事休息後取左往觀景點,看看至善路三段內雙溪的景緻,然後續走一小段土徑接回原來的步道前行。
1003 遇叉路,領隊率立維取左側土徑上登至郭棚取水,餘皆偷閒逕往前至金面山叉路口的大鐵棚休息站等候,10分鐘後領隊來電招呼前往會合,才又起身前行。
1035 步道接上金龍產業道路,稍後與領隊會合後續行。
1052 金龍產業道路髮夾彎處涼亭,切入後不久取右泥土步道上攀往大崙尾山方向。
林蔭下一小段坡道,溫暖的冬陽灑在身上,登山變成一種享受的活動。
1115 經過幾個之字形彎道後,步道轉趨平緩,遇左叉往中社路,不取,續直行往大崙尾山。
1119 大型平台,直行急陡坡往大崙尾山,右為腰遶路往大崙頭山,部隊在此休息10分鐘後取右續行。
1145 親山步道打印台,大崙頭尾山步道二座打印台的其中一座,另一座位在大崙頭山頂上。領隊今天帶的路線果然超級輕鬆,已經儘可能避開陡坡及階梯,一行人在25度C的氣溫下,走得分外舒暢。
1202 步道穿越碧山路後,直行一段產業道路來到大崙湖,大崙頭山登山口就在湖畔左側,只剩一小段就可登上大崙頭山了。
1210 進入登山口,領隊刻意引導大家走左側的保線路,免得爬階梯太累,15分鐘後登頂大崙頭山。
中川自從參加登山活動以來,體能進步不少,今天全程走下來狀況良好,登頂大崙頭山時神清氣爽的表現,已然從登山的過程中尋回信心及樂趣,希望他能持之以恆,相信假以時日,必能獲得更多的益處。
同學結伴登山,最快樂的莫過於中午自行舉炊,幾個大男人七手八腳弄出來的食物,怎麼吃都好吃。難得金剛有心,雖然自己吃素,但仍為大家準備了滷牛腱、油雞腿、豬肉捲等葷食,加上一大鍋美味料多的米粉湯,再搭配幾道小菜,讓大家吃得頻頻叫好,直追問今年的登山尾牙幾時辦理?
所謂山中無歲月,山上的午餐可以搞掉一個半小時也真是不簡單!1400終於收拾妥當,為大家拍了幾張合照後啟程下山。
▼大崙頭山大合照,背景為大崙頭山頂瞭望台及親山步道打印台。
午後斜射的陽光刺眼,連豆豆也瞇上了雙眼,難道是累了嗎?
臨去秋波,看著遠方的七星山,不知幾時能再去走一趟?
循原路回到大崙頭山登山口,經大崙湖再到碧山路,領隊引導大家右轉,順碧山路往內雙溪方向,從華朋觀景亭切入往中社路的步道。
1450 越溪,上至長壽坡,取右叉避開登上大崙尾山的陡坡往中社路,平坦好走的腰遶路彷彿在逛街。
1508 步道上一新建的觀景平台,前面臨崖的欄杆上有一方解說牌,上書「眺望台北小溪頭」,從右至左標示出「石頭厝」、「太陽廣場」、「溪山觀光農場」、「鵝尾山」、「碧溪橋」、「小草山」及「獅頭山」等等顯著地標。
不過一年多沒來這裡,想不到改變還真大!原本的羊腸小徑變成寬大步道,崩塌的懸崖闢建成觀景台。再往外走,士林分局的靶場也消失了,成了一個小小的公園;旁邊一位蔣姓老先生的鹿寮當然也不見踪跡,記得以前每次騎單車上中社路,都會到這來看看他養的鹿,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了,心中一陣悵惘。
1530 走出步道,接上中社路二段底的公車迴車道,回望步道口的路線圖上,紅色的那一段,正是我們剛才從碧山路過來的路線,如今已被畫入五指山系的登山步道了。
1540 大崙尾山登山口公車站,由此再上大崙尾山步道回到劍南路停車處,大約只有二公里多的山路,但考量天色已晚,大隊人馬行動不便,於是由領隊和我二人回去取車,順便帶不方便搭車的豆豆走,其餘人等就地搭乘公車下山。
1630 回到早上出發時的停車處,取車下山回大直,結束今天的行程。
航跡圖(點此可看大圖):
全程11.5K,費時7'03",累計爬升837M。
<gpx軌跡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