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子坑溪自行車道所見的關渡平原稻田景觀
台北市貴子坑溪發源於大屯山西峰及面天山,由北而南流經北投貴子坑,為基隆河的支流之一。
在中央北路(田心子)之前稱為水磨坑溪或貴水二溪,過了中央北路之後,河道經過改道整治,成為水泥化的水圳,一直到與基隆河匯流口這段,就是現今所稱的貴子坑溪自行車道的範圍,長度約2.5公里。
而原本的貴子坑溪仍然以西南走向的舊河道,在關渡自然公園與水磨坑溪會合,從關渡漁港匯入淡水河。
貴子坑溪自行車道就設置在這條筆直的水圳兩側,左、右岸合計共約5公里,南端與基隆河交界處,接上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可上行往外雙溪或大直、內湖,也可下行往關渡、淡水。
▲南北向的貴子坑溪,直線穿越關渡平原,前方為大屯山群峰,山腳下是北投、天母市區,稜脈左側有幾棟高樓的平台是淡水小坪頂。
台北在入冬前的11月,金風送爽,是騎單車的理想天氣,繼上周的雙溪河濱自行車道之後,今天就來貴子坑溪這段走走,欣賞秋收前的稻浪飃香。
三重出發,過重陽橋進入社子,在台北花卉村前的洲美高架橋下越堤,再爬上洲美快速道單車引道,過河後接上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轉往關渡方向,過中八仙渡船碼頭後不久,就來到貴子坑溪自行車道入口。
▲重陽橋上的晴空一碧如洗,心情跟著飛揚起來。
▼從洲美橋單車牽引道進入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
貴子坑溪自行車道入口,隔著基隆河眺望對岸的社子橋和北投焚化爐摘星樓。
從家中出發來到這,騎乘里程已超過10公里,來回就20公里,為的只是短短2.5公里的貴子坑自行車道,似乎有點不太划算。不過看在可以飽覽關渡平原田野風光的份上,應該還是值得的。
貴子坑溪自行車道路線圖
嚴格來說,這條單車道列入台北的河濱自行車道網,實在有點牽強,因為長度僅2500公尺、完全水泥化的貴子坑溪,充其量只能稱為大排水溝,或是灌溉水圳,而且路線單調不似其他河濱車道的多變化,唯有關渡平原的田原風光+大屯七星連稜的景觀取勝。
▲點選上圖可觀看全景大圖
另一個缺點是堤岸兩側少有樹蔭,烈日下騎乘會比較辛苦。然而更嚴重的是,前段入口處有幾家廢五金及資源回收業者,散發陣陣味道濃嗆的煙塵,令人神精緊張,避之唯恐不及。
▲橫在前方的是通往淡水的大度路,單車需從橋下的涵洞通過。
▼隨著腳下的踩踏前進,橫在遠方的大屯群峰越加雄偉高大。
這條水圳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架一道便橋,供兩岸人車往來通行,算是蠻方便的設置。
沿途靠近兩側道路旁,開闢了不少苗圃、菜園,也有人在耕作,但清一色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叔大媽,獨不見年輕人身影,農村人力流失的情形可見斑。
基本上以左岸去右岸回的方式騎乘,中間偶爾跨過便橋到對向西望,綠野平疇黃金稻浪,看了直教人心情舒暢。
▲遠方山頭是八里觀音山,可惜這個時間太陽方向不對,金色稻穗在逆光下也失了顏色。
▼鏡頭稍轉向北,光線不再刺眼,黃澄澄的稻穗迎風搖曳,遠方是忠義山稜線,山腳下大片藍色屋頂的建築是台北捷運北投機廠。
在接近左岸終點前,路旁叉路上出現田心仔綠地的標示,待會可順道進入一探。
左岸車道終點,再往前就是捷運淡水線的軌道了。
分別設置在水圳兩側的左、右岸起迄點標示牌。
圳頭反光鏡中的貴子坑溪及大屯山
貴子坑溪被捷運圍籬所阻無法繼續上溯,只能在此回頭改走右岸車道。
位於左岸車道起點的一座土地廟,因所在地為北投區豐年里與稻香里之間,又居關渡平原稻田中,故稱為豐年稻香福德宮,也是彰顯庇佑農民稻禾飃香年年豐收之意。
切入田心仔綠地
田心仔綠地公園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525巷內,這是一條僅有一公里的自行車道,主要是用來串連大業路及貴子坑溪自行車道,園內沿車道兩側建置綠帶,種植有山櫻花、台灣欒樹及苦楝等,美化周邊環境,並設置座椅,提供休憩空間。
臺灣欒樹花期已過,暗紅色的蒴果為樹梢換上新裝,一旁的美人樹則芳華正艷的展示妍麗姿容。
小巷內仍有幾戶民宅
▲巷內民宅仍保留鄉居純樸農家與世無爭景象。
▼滿園蔬果禽畜自給自足盡顯田原之樂。
隱匿林間的一方水塘,外人難以一窺堂奧。
方正整齊井然有序的菜畦,看得出主人的用心。
這迷你的田心仔綠地車道,只花了10分鐘便逛完,原路退回貴子坑溪,改走右岸回到基隆河口。
下午五點多,正逢夕陽西下,貴子坑溪口聚集一群人等候捕捉晚霞美景。
下午出門到現在還未曾休息,剛好趁機停下欣賞河邊的夕陽。
▲▼下八仙渡船頭所見的晚霞
陽光隱去後,氣溫驟降,天色也跟著變暗,是該回家了。
▲▼歸途中再看一眼中八仙渡船頭及社子橋。
再次爬上社子橋,抄近路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