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賈伯斯傳」的簡單筆記2011.11.15. @ 我的山林印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本站QRcode
  • QR我的山林印象

    本站最佳瀏覽解析度
    建議1280x960以上

  • 訂閱部落格文章
  • 完成訂閱動作,日後即可在你的E-mail信箱收到最新文章~
    步驟如下:
    1. 於下方輸入你的E-mail信箱。
    2. 按下訂閱後請接著輸入驗證碼。
    3. 回到你的信箱,點開確認信件,確認訂閱。
  • 我的三角點收集盒
  • 最愛連結
  • 2014優質Xuiter大賞
  • 第四屆部落客百傑入選
  • 201111182028我讀「賈伯斯傳」的簡單筆記2011.11.15.


    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愛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不僅是一位傑出記者,更是倍受讚譽的傳記作家,著有愛因斯坦、富蘭克林傳、季辛吉傳等暢銷傳記。


    今年八月,我因家中電腦中毒,造成硬碟資料損毀,經過一番搶救,只救回少數的一點資料,但隨後筆電也中毒了,最後的結果是損失了整整三年間,在全省多處山林的登山照片,總計約有五萬多張。除了檔案的損失外,這件事情對我的身心也傷害頗重,前後二個多月接連感冒生病,心情大受影響。
    為免日後再遭電腦病毒摧殘,幾經思考,終於痛下決心換用蘋果電腦。計議既定,便開始瞭解蘋果的產品,慢慢的也對蘋果這家公司及賈伯斯其人多少認識了些。九月初購入iMac 27"桌機後,尚在摸索的階段,卻傳來賈伯斯過世的惡耗,新聞媒體持續大肆報導,造成一股潮流,天下文化與美國同步出版的「賈伯斯傳」也在這時搶著推出,我這蘋果的新鮮人自然也跟著買了一本。

    這本書厚達800頁,重量1.1公斤多,總字數估計超過40萬字,讀起來不可謂不辛苦。這二年因視力退化而很少看書,但引人入勝的內容,晚上躺在床上看書,經常忘了要睡覺這回事,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完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隨手筆記。


    個人電腦時代的開創者是賈伯斯、而非微軟比爾‧蓋茲。1977年,賈伯斯和史帝夫‧沃茲(Steve Wozniak)合夥,於自家車庫推出的8位元的Apple II,掀起了個人電腦熱潮。

    賈伯斯與Macintosh電腦


    賈伯斯認為,一個人能站在人文和科學的交會口兼容貫通,才是真正的人才。他時時不忘自己正是站在人文與科技的叉路口上,將科技產品注入濃濃的人文氣息,豐富了產品的內涵與質感,更重要的是讓顧客在使用產品的同時,不自覺的與產品產生一種連結。

    正是蘋果,實現了​​將「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


    賈伯斯創造了科技業唯一一個生活風格品牌。
    你會因為開某些車子而驕傲,例如保時捷、法拉利、豐田油電車,因為你的愛車會透露某些個人訊息,而蘋果的產品也給人同樣的感覺。
    蘋果能將「理想變成現實」,還緣於賈伯斯的執行力。賈伯斯對待員工有時粗魯無禮,會說:你玷污了蘋果,請滾出蘋果。

    簡單粗暴,卻直接有效,這就是賈伯斯式管理。


    賈伯斯相信直覺,並且在技術實用化、設計愉悅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很高的天分,狂熱的追求完美,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魅力和四溢的激情。

    賈伯斯的領導性格,就像是一位軍事組織的指揮官,或是一艘軍艦上的輪機長。以我過來人的經驗,因為我們沒有本錢,籌碼也少得可憐,我們經不起些許的錯誤,更不容許失敗,因此我們的管理立即而直接,目標明確而且標準極高,同時也賞罰分明。

    賈伯斯在家中的辦公室


    他習慣以二分法的觀點看待所有事物:人不是英雄便是蠢蛋,產品若非卓越即是糞土。


    「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一樣重要。」


    「寧可幹海盜,也不當海軍。」賈伯斯藉此激發團隊無堅不摧的叛逆精神,而且不惜借用別人的創意揚名立萬。

    賈伯斯與家人去義大利拉維羅渡假,即使渡假,他還是心繫工作。



    賈伯斯的「現實扭曲力場」融合了領袖魅力的修辭風格、不曲不撓的意志,為了達成目的,急切的將現實扭曲成心中所想的樣子,而這種現實扭曲力場的力量很強大,在他周邊的人,不管是部屬、合作伙伴、欲延攬的人才,甚至是競爭對手,都幾乎會不由自主的被捲進去。


    賈伯斯善於用宏觀的觀點來激勵人,因此他能讓麥金塔團隊感染他的熱情, 一同為打造完美的產品奮鬥,而不是只想著要賺錢。

    在賈伯斯的影響下,蘋果員工對於創造突破性的產品,已生出不滅的熱情,而且相信自己能達成似乎不可能的事。

    賈伯斯的設計品味趨向精緻圓滑而不是花俏,還著重趣味。他擁抱極簡主義,但也避免產品給人冷冰冰的感覺。


    賈伯斯不是程式設計師,也不會親自設計產品外形,但個人卻擁有200多項專利。


    賈伯斯對於設計的要求,不僅僅是外觀而已,連看不到的內部也儘可能做到完美。他要求員工:「如果你是木工,釘了個很漂亮的櫃子,你連背板也必須選用一塊好木料才行,因為你必須顧及美觀和品質,做到盡善盡美。」

    
    
    像包裝箱這種東西,消費者打開取出產品後就丟掉了,但賈伯斯還是非常在意,以麥金塔電腦的包裝箱為例,就是經過了50次的重新設計才定案的。

    當質感超群、令人驚異的麥金塔電腦打造成功之際,賈伯斯把團隊成員找來,要每個人簽名,準備將這些設計師的名字刻在每一部麥金塔電腦機殼內的一塊板子上。因為,真正的藝術家都會在自已的作品上簽名。


    經典口頭禪:「對了,還有一件事.......」



    「設計不僅是產品的外觀,它還必須反映出產品的本質」。

    蘋果非常注重產品的包裝設計,可以讓購買者在拆封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慎重儀式的感覺,期待看到裏面的優異產品。


    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已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1997年蘋果一個非常成功的廣告)


    從1984年,蘋果電腦在超級盃播放的電視廣告「1984」造成轟動以來,蘋果的年度廣告成為廣告界的重要經典,徹底顛覆了電視廣告的製作手法。


    Apple Store的店面設計
    賈伯斯深信:「一家好的公司必須產生獨特的形象,從設計理念、生產流程、包裝到行銷,都必須能夠傳達自已的價值觀及重要性。」因此蘋果開始籌建自己的專賣店,先在蘋果園區內秘密打造一家原型店。

    紐約的蘋果專賣店


    從創意發想到專賣店開幕,在賈伯斯親次監督下,原型店經過一年五個月的長時間,以及無數次打掉重來的大工程,為的就是從陳列到動線都要求極簡風格,連結帳流程都必須達到精簡的極致。

    時尚的外觀設計以及依據使用者經驗精細規劃的空間動線,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科技產品店面的想像,消費者可以任意試用所有的產品,店員只能回答消費者問題,禁止推銷。

    第一家蘋果專賣店開幕後的三年間,平均每星期上門人數高達5,400人,2006年在紐約第五大道開張的專賣店,在第一年的每個星期中,平均吸引了五萬人光顧。

    2011年蘋果在全球已擁有345家專賣店,平均每間專賣店每星期來店人數高達17,600人,平均每間店的年營收高達3,400萬美元,而2010年的專賣店總營收更高達98億美元。


    蘋果的產品發表會簡直就像是某種宗教佈道大會,而非企業的產品發表會。


    賈伯斯創造了一種新的劇場形式,將產品發表會變成劃時代的大事,而這儀式的最高潮就是一場上帝「說有光,就有了光」的開天闢地劇碼﹣﹣天空裂開,一道光照射下來,天使高歌、聖徒歡唱哈利路亞。


    蘋果的最大優勢在於整合產品設計、硬體、軟體和內容,以製造「從頭到尾軟體與硬體一體成型的產品」。

    「蘋果的問題是,它相信成長來自堅持為顧客提供魚子醬,可是大家有起士餅乾就滿足了。」 ..........一位蘋果財務長的說法。



    蘋果販售音樂的網路商店iTunes Store,至今已擁有2億2,500萬個有效用戶,每天賣出500萬首歌;第100億首歌曲在2010年2月賣出,至今總共已賣出超過150億首歌。

    iPod問世迄今滿10週年,總共賣出超過3億台。iPod並非MP3播放機市場的開路先鋒,但卻是改變人們聽音樂習慣,顛覆音樂產業,以及成為大眾市場產品的首例。


    iPad的構想其實比iPhone還早,其多點觸控及其他許多創意,後來被引進iPhone中,促成iPhone的誕生。


    iPhone正式上市的那天,賈伯斯親自到蘋果專賣店,去感受蘋果迷的興奮之情,早在現場守候的粉絲,熱烈地向賈伯斯致意,他們的熱情,就像是看到摩西本人到店裡來買「聖經」一樣。




    iPad發表之後,美國重要媒體的評論:
    《時代雜誌》說:「要評論蘋果的產品有一個難處,就是他們的宣傳充滿噱頭。」;而「評論蘋果產品的另一個難處是,這些噱頭都是真的。」
    《新聞週刊》的封面標題則是:「iPad哪裡了不起?統統都很讚啦!」



    MacBook Air筆記型電腦,是由一整塊鋁塊雕鑿而成的,當世人還在大力發展功能陽春的輕薄筆電時,MacBook Air早就以其1.08公斤的體重、最薄0.3到最厚1.7公分的身裁,以及長達30天的待機、5~7小時的工作時間遠遠領先業界。


    iMac桌上型電腦All in ONe的設計,將所有機件整合到螢幕中,消費者買回家,只要將螢幕擺在書桌上,再將一條電源線插在插座上,就可以開機了。
    iMac螢幕內有電腦,有光碟機、讀卡機,有視訊攝影鏡頭、喇叭、麥克風,有紅外線及環境光源感應器,有無線網卡也有網路線插座,當然也有耳機插孔,而鍵盤及滑鼠是藍牙無線的。
    但這些都只是其次,iMac最特別的是他的螢幕,IPS面板及高達2560 x 1440的解析度,已遠遠超越1080的HD規格,何況其造型簡潔洗練,重達十幾公斤的螢幕,底座異常輕巧,卻又非常穩固,而調整俯仰角度只需一根手指即可。



    iCEO---Steve Jobs (遠觀或縮小來看比較像。)


    賈伯斯是個人電腦的開創者,但30年後,因iPad的推出,他又親手終結了個人電腦的黃金時代,讓科技產業歷經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從此進入了「後PC時代」,個人電腦市場受到嚴重衝擊。



    《玩具總動員》是世界上第一部百分之百的電腦動畫電影,是由賈伯斯經營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這部片子堪稱是日後一系列票房賣座片的開路先鋒,此後皮克斯每年推出一部電影,10年後迪士尼以74億美元的天價買下皮克斯,賈伯斯因此成為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以及好萊塢裡最舉足輕重的人物。



    賈伯斯的魅力在於他是最後一個企業大明星。在iPhone 4的天線門事件中,賈伯斯僅以一場記者會,便成功化解了市場的爭議,蘋果不道歉、不認錯,沒有召回產品,反而把其他手機製造商全部拖下水。最後統計出來,iPhone的退貨率為1.7%,不到iPhone 3GS或其他手機退貨率的三分之一。






    以下摘錄自Inside Steve's Brain[賈伯斯在想什麼](2008城邦臉譜出版)

    賈伯斯的名言(驚人之語):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

    我討厭笨蛋,但我做的產品連笨蛋都會用。

    市場調查不過是我的右腦在跟我的左腦說話

    別聽顧客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已要什麼

    所謂創造力,就是把許多東西連結在一起而已。

    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我們向來對偷取偉大的點子一點都不覺得可恥。




    補充參考資料:

    ANDROID 用戶眼中的 IPHONE 使用者

    賈伯斯老同事齊聚 共憶賈伯斯生前往事

    iPhone持續堅持3.5吋螢幕的原因?




    內容簡介(引用自賈伯斯傳)

      這本賈伯斯唯一授權的傳記,完整記載他的一生。但這本書談的不只是賈伯斯。

      人人都知道賈伯斯不遺餘力地捍衛隱私,這位傳奇性的企業家從未寫過回憶錄,但他在兩年間,接受本書作者艾薩克森多達四十次的深入訪談,並允許他遍訪他的朋友、親戚、競爭對手、仇人和同事,總數超過一百人。

      艾薩克森寫出「最真實的賈伯斯」,書中描述這位創造力旺盛的企業家雲霄飛車般驚險刺激的一生。賈伯斯執著的個性、追求完美的熱情和狂猛的驅力推動六大產業革命,包括個人電腦、動畫、音樂、電話、平板電腦和數位出版。

      這不只是賈伯斯的故事,也是一本談創新的書。在這個數位時代,很多企業都努力走在創新的最前頭,許多國家也汲汲於建立創新經濟,但就獨創、想像和創新,賈伯斯無疑是標竿人物。他深知要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必然要讓創造力和科技結合,因此他打造的公司,不但要有跳躍的想像力,更要呈現鬼斧神功般的科技工藝。

      賈伯斯和蘋果的同事就是能力行不同「凡想」的一群人:他們不只精益求精,推出改良的產品,也設計、生產出全新的產品或服務,讓不知道自己需要這種產品的消費者大為驚豔。

      儘管賈伯斯對本書撰寫充分配合,卻不要求控管內容,也不要求出版前先看過。甚至鼓勵認識他的敵人或前女友跟作者談談,他也不曾設限。

      賈伯斯旺盛的企圖心就像一把火,不但鞭策自我,也讓周遭的人受不了。但他的個性和熱情已和他的產品密不可分,就像蘋果的硬體和軟體已結合成一個整體。我們可從他的人生故事得到啟發、學到教訓,但就創新、個性、領導力和價值而言,他絕對是最好的學習教材。


    作者簡介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執行長暨總裁。該機構聲譽卓著,不僅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政策研究與教育機構,在歐洲、亞洲也設有研究分院,透過邀集各界精英舉辦高峰會、研討會和執行研究計畫等,積極促進國際領導人才交流,並提出政策建言,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之一。

      艾薩克森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

      艾薩克森不僅是一位傑出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著有《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等暢銷傳記。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榮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主要譯作為《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等。

    姜雪影
      資深媒體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時代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IC之音電台總經理兼台長、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著有《世紀之都:紐約》一書,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並帶領IC之音榮獲多項金鐘獎、文馨獎。近年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左右決策的迷惑力》、《不理性的力量》、《失控的未來》、《快樂,讓我更成功》、《藍毛衣》等。

    謝凱蒂
      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口譯暨筆譯研究所碩士,具多年口筆譯工作經驗,於天下文化出版之翻譯著作包含《琥珀中的女人》、《阿瑪迪斯的愛與死》、《你會聽,孩子就肯說》、《發掘你的太陽魔力》、《和尚賣了法拉利》、《拍照前先學會看》、《有準備,創意就來》、《讓天賦自由》、《看到什麼都會畫》、《勇氣之旅》、《一切都已不再》等。



    目錄
    1955-1980.天生反骨
    前言 本書由來
    01 童年:幸運的孤雛
    02 古怪的一對:兩個史帝夫
    03 脫離體制:激發熱情、向內探索
    04 雅達利與印度:禪與電玩設計藝術
    05 蘋果一號:打開,啟動,連接
    06 蘋果二號:新世紀的黎明
    07 克莉絲安與麗莎:凡被拋棄者
    08 全錄和麗莎:圖形使用者介面
    09 公開上市:名利雙收
    10 麥金塔誕生:你說,你想要革命

    1980-1991.大起大落
    11 現實扭曲力場:照他的規則來
    12 設計:簡約就是細膩的極致
    13 打造麥金塔:過程本身就是收穫
    14 史考利上場:百事總裁的新挑戰
    15 麥金塔上市:在宇宙留下刻痕
    16 蓋茲與賈伯斯:當兩顆巨星交會
    17 伊卡洛斯:凡是飛得太高
    18 NeXT:普羅米修斯解縛
    19 皮克斯:當科技碰上藝術
    20 凡夫俗子:愛,不可說

    1991-2004.不同凡想
    21 玩具總動員:巴斯光年與胡迪前來相救
    22 二度聖臨:是怎樣的猛獸,牠的時代已然來臨
    23 復辟:今日的敗將,是明日的勝軍
    24 不同凡想:代執行長賈伯斯
    25 設計理念:賈伯斯與艾夫的設計工作室
    26 iMac:哈囉(又見面了)
    27 CEO:多年以後依然瘋狂
    28 蘋果專賣店:天才吧與瑟琳娜砂岩
    29 數位生活中樞:從iTunes 到 iPod
    30 iTunes線上音樂商店:花衣吹笛手

    2004-2011.超越死亡
    31 音樂人:賈伯斯的生命樂章
    32 皮克斯的朋友:創意需要冒險
    33 二十一世紀麥金塔:一夫當關
    34 第一回合:勿忘人生終有一死
    35 iPhone:三大革命性產品融於一體
    36 第二回合:癌症復發
    37 iPad:進入後PC的時代
    38 新戰役:舊恨新仇
    39 直達無限:雲端、太空船、前進未來
    40 第三回合:生死格鬥
    41 遺澤:登上燦爛奪目的創新天堂 
     
    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新北市]...|日誌首頁|石牛山(小百岳)登高賞景[新竹...上一篇坪林金瓜寮溪魚蕨步道[新北市]2011.11.05....下一篇石牛山(小百岳)登高賞景[新竹,關西]2011.11.2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