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6年元旦,從早上參加新濱碼頭升旗,接著跨海到旗津暢遊海岸公園、登旗後山、參觀高雄燈塔,中午品嚐旗津海產,下午參觀二港口VTC塔台及遊高雄港,等再回到旗津時已近黃昏,可謂是行程緊湊又豐富的一天。
在排隊等搭渡輪離去時,大家仍精神奕奕,遂臨時提議就近到西子灣的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看夕陽。
元旦假期又遇上好天氣,到旗津玩的民眾還真是多,光排隊等渡輪就花了半個小時。
利用等船空檔,回味一下旗津所見。
▲▼旗津天后宮
旗津天后宮俗稱「旗後天后宮」、「旗津媽祖廟」,主要供奉媽祖,建廟於清朝康熙12年(西元1673),為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迄今已有三百年多年歷史,期間歷經多次重修、整建,目前所見為民國37年重修之樣貌,民國68年經市府核定為三級古蹟。
天后宮與渡輪站遙遙相對,位於廟前路中段,從渡輪站出來往上走150公尺即可到達。
旗后最熱鬧的一條街,兩旁都是海產餐廳及各式小吃店,往上直達海水浴場,
旗後教會
旗津與高雄隔海相望,距離並不遠,但各方面建設停滯,基本上仍保持二、三十年前狀態,今出現這高聳的教堂,確實令人意外,相信應該是旗后地區最高的建築了。
旗津海水浴場
海水浴場位於旗津半島北端,以旗後山為屏障,海岸線一路往南開闢為海岸公園以及觀海步道等系列休閒設施,吸引不少遊客。
海水浴場備有完善的救生設備及沖水設施,為高雄市民夏日最方便的消暑戲水地點,近年也聚集了許多衝浪、拖曳傘的玩家,冬季雖不適合游泳,海灘上卻不乏遊人身影。
回想當年剛進軍校時,即因其盛名而專程到此一遊。今翻出舊照比對,海水浴場的地形地貌並無多大改變,唯影中人已然垂垂老矣。俟後於服役期間,亦曾多次進駐旗津造船廠修船,那時過港隧道剛開通,車輛稀少,多少的晨昏,與艦上弟兄在新闢建的海岸公路上暢快的跑步,往事歷歷如昨,而今獨嘆韶光不再,憑添感懷。
想到這裡,忽聞上船了,原來是船班密集,班班客滿的情況下,才半小時就輪到我們上船了。
航行中,往港口方向看去,旗後山上,紅紅的夕陽已在向我們招手了。
港口左邊的旗後山,與右邊的鼓山對峙,形勢險要,為共同扼控高雄港的天然堡壘,因而自古即有「旗鼓相當」的美名。而長達11公里的旗津半島則是一道穩固的天然海堤,阻絕外海風浪,高雄港得以成為躋身世界的一流良港,實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渡輪在暮色中緩緩航向鼓山漁港,鼓山渡輪站在白色拱橋右邊,左前方為哨船頭,英國領事館官邸位在後方小山丘上,最後面最高的山即為鼓山,早期稱為打狗山、打鼓山,也稱為柴山或壽山。
十分鐘後回到鼓山渡輪站,沒想到這邊排隊人潮更甚於旗津,現在的人出遊果真是趕晚不趕早,越晚越駭!
鼓山渡輪站景觀橋
下船離開鼓山渡輪站,走景觀橋越過鼓山漁港(高雄港第一船渠)到哨船頭,依路標指示循登山步道往領事館官邸。
過橋後回望渡船頭,長長的人龍看不到盡頭。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位於高雄西子灣哨船頭山丘上,過去一直被誤認為就是英國領事館,惟依據最新文史調查研究顯示,打狗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含巡捕區與監牢)設於哨船頭海濱,位於山上的其實是打狗英國領事的官邸,於1879年完工啟用,係領事居住及接待使節賓客的場所。
領事官邸位處哨船頭山丘上,座東朝西展望極佳,高雄港一港口、西子灣,以及對面的旗后山都可一覽無遺,尤其是觀賞夕陽的理想地點。
步道穿梭在住宅區之間,隨著坡道攀高,約莫15分鐘即到達官邸門口,高雄市政府將山下的領事館及山上的官邸整修後以「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對外開放,民眾可自由購票進入參觀。
購票入園後正好趕上日落時分,跟著早已在此等候的其他遊客,一起欣賞晚霞。可惜白天的好天氣並未能延續到傍晚,稍濃的霧霾讓臺灣八景之一的西子夕照失色不少。
西子三姝賞夕照
坐看大船入港
才一會功夫,太陽遁入海平面下,人潮很快散去,一行人意猶未盡,逛到冷飲部找張桌子坐下,以門票折抵部分消費,點了茶水飲料,在夕陽餘暉中看著高雄市區逐漸沒入夜色,結束這別具意義的一天。
航跡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