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23日,是國共爆發八二三砲戰58週年的日子,這場戰爭是中華民國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因為國軍不畏犧牲獲致的勝利,奠定了台海的和平,對台灣的安定繁榮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這麼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國內無論朝野全都忘了,完全沒有人提起,像是空氣一樣,好像歷史上沒發生過這件事。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就在上個月,日本侵華七七事變79週年,就已經沒有任何追悼言論或活動了。難道在幸福寶島的安逸生活中,國人已然完全遺忘了歷史的教訓,忘了今日享受的和平,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
為此,個人翻出一批過去在金門拍攝,與八二三砲戰有關的部分照片,張貼在FACEBOOK相簿中,供親友回顧。
今則再稍加整理,納為個人網誌篇章之一,以為紀念。
恰巧這時看到蔡正元(前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晚間在其FACEBOOK發表「被遺忘的八二三」貼文,提醒政府「忘戰必亡」!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是曾親身經歷戰爭的過來人的深切提醒。
看到這個造型特殊的電話亭,思緒很自然的會與金門前線連接。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孤懸海上的彈丸之地--建功嶼
海水退潮之際,才可以涉水踏浪前往。
只有150坪大的小島,擔負金門前線與小金門的門哨,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夜間守衛是生死交關的一大挑戰。
聞名的翟山坑道,是國軍官兵於民國52年,為堅實備戰,以人力徒手挖掘而成的偉大工程。
小金門的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開挖日期比翟山坑道又早了二年。
古寧頭--八二三砲戰前九年,一場驚心動魄的金門保衛戰,最核心的戰場所在。
不容青史盡成灰!戰後近一甲子,這裡已然成為觀光客緬懷過往的必遊之地。
牆上的雕塑,訴說的是八二三砲戰中,與陣地共存亡的英勇事蹟。
戰爭是殘酷的,因為這些先烈的犧牲,才能換來寶島一甲子的和平。
在國人享受繁榮安逸的生活時,為國犧牲性命的將士們,卻只能長眠於此。
▲金門太武山公墓
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受到軍民景仰的俞大維先生,當年的戰役若非俞部長的卓越領導,安能有今日的太平日子!
無法想像,一位軍事軍事將領,身後竟然可以燒出舍利子和無數的舍利花,可見其品德修為以及仁民愛物之心,足為典範。
俞大維先生的生平事蹟參考請點這裡,或可幫助我們,稍為認識這一位了不起的學者、專家、長官、居士。
為表彰八二三戰役中浴血奮戰、守土有成的英勇國軍,先總統蔣公特製頒榮譽虎旗,此為國軍部隊的最高榮譽。
這是海軍沱江軍艦獲頒的榮譽虎旗
海軍陸戰隊登陸運輸車營獲頒的榮譽虎旗
陸軍201師的榮譽虎旗
陸軍第九師的榮譽虎旗
他們為了捍衛國家,奮勇殺敵,不惜抛頭顱灑熱血,才是真正好漢中的好漢,英雄中的英雄,鐵打的勁旅。
這些過往事蹟,在金門的八二三戰史館中,有很豐富的史蹟資料以及實物館藏,訴說著當年戰爭的險惡,以及國軍捍衛國家不畏犧牲的高貴情操。
座落於小金門的勝利門,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戰爭的可怕,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拍照的時候,除了到此一遊,心裡一定不能忘了國軍,為這個國家流過的血!
八達樓子--更多的戰爭據點
▲所謂「獨立作戰」的意思,講白了就是自生自滅,強敵環伺卻無後援,了不起的國軍就這樣挺過來了。
湖井頭,這裡也有說不完的戰爭史蹟。
小金門紅土溝,一個臨海的小小據點,當年在此服役的官兵,無不時刻神經緊繃,只怕稍一閃神,就要全班被對岸水鬼摸哨,腦袋搬家。
為人家長者,如果你的子弟現在還是這樣在當兵,你可以想像嗎?
毋忘在莒,這絕不是僅僅刻在石壁上的幾個字而已!
歷史不應被遺忘,更不可以輕忽戰爭的殘酷,吾人需正視國家處境與長遠發展,在各人崗位上努力打拚、勤奮不懈,不要為了政治利益內鬥虛耗,才是國家長治久安,民生樂利之計。
2016.08.27.補註: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則台北市政府公園處的新聞稿,談到圓山大飯店下方的北安公園,更名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的新聞,感到十分欣慰,特截錄幾張相關照片,做為本文補充,並附上新聞稿連結以供參考。
預於九月三日開放的「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原址前身為北安公園。
主要是增設這座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這正是更名的由來。
紀念碑前方安置一塊碑文,記述八二三砲戰始末及其對國家發展的深遠影響,謹抄錄文中一段:
「八二三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臺海和平、國家生存的基礎、自由民主的社會,今日臺灣的民主安定進步繁榮,吾人應認知當年八二三勇士們誓死奮戰,以生命愛臺灣、熱血寫歷史換取而來,功勳不可沒,飲水要思源,莫忘八二三。」
公園中另陳列二座八二三砲戰時使用過的火砲,這是配備在海軍坦克登陸艦上的40MM/L60砲,中海軍艦(LST 201) 曾在料羅灣外,用它擊沉2艘中共魚雷快艇。
另一尊為陸軍的「M594-155公釐加農砲」。
相關文章:
參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