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綠石槽位於北海岸的石門海岸,緊鄰老梅溪出口,為全台唯一特殊景觀,美不勝收。
「綠石槽」在地理名詞中,應稱為「潮溝」或「海蝕溝」,這些排列整齊的石槽,是由於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海岸邊的火山礁岩,在波浪長期的沖刷下,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留下較堅硬的部份而形成溝槽。
這種特殊的「石槽」地形景觀,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浪花滋潤了石槽表面,開始大量滋生海藻,等到四月份東北季風漸歇,石槽就換上新衣,形成令人驚嘆不已的「綠石槽」海岸景觀。
綠石槽只出現在四、五月份,隨後海藻就在夏日陽光的曝曬下而消失,這段短暫而美麗的季節中,經常吸引各地的專業攝影師來此捕捉美景,甚至專程來此拍攝婚紗照的亦所在多有。
欲前往綠石槽,可開車至富貴角公園停車場,再循富貴角燈塔指標,進入柵欄後即為燈塔步道,前行250公尺,右側有一觀景亭,趨前可看到下方彎月形的老梅海岸,大片黃色沙灘的中間,一帶綠色礁石,即為綠石槽。
順著觀景亭旁的木棧道下行,須臾間即到達綠石槽。
綠石槽的名氣,加上四月初正是石槽最美的時節,海灘上遊客眾多,十分熱鬧。
由於正值漲潮,湧浪不斷地拍打綠色石槽,激起陣陣雪白浪花,景象頗為可觀。
石槽所在地點,位居老梅海岸中段,向東可看到石門岬,向西則是富貴角,不過這個角度只能看到富貴角雷達站的球形天線,看不到富貴角燈塔。
官方解說牌上的老梅石槽空照,灘岸之際那黑色的礁石就是了,因為綠色的石槽只有在每年的四、五月,清明節前後才會出現,其他季節看到的,就是圖上所呈現的樣子。
一道道深刻的溝痕,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年一度的綠石槽盛會,果然吸引了許多遊客,把握這季節限定的景觀,前來一探究竟。
正面迎向海洋的石槽,在時空的長流中,不斷接受浪濤的雕琢,終於形塑成這獨特的地形。
近觀綠石槽
然而,當人們觀賞這特殊地景的同時,日前在石門海域擱淺的貨輪殘骸,卻在不遠處載浮載沈,因船身斷裂而漏出的原油,正污染著這一片美麗海灘。
這個海域八年來已發生三次貨輪擱淺,分別是2008年巴拿馬籍貨船晨曦號船底破裂漏油、2011年巴拿馬籍砂石船瑞興輪洩油汙染,以及這次2016年翔德台北貨輪事件,再次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
雖然在石槽逛了將近一小時,並未發現有岩礁遭污染的情形,不過據在地人的說法,今年北海岸的石花菜是確定報銷了,至於漁民的損失,則尚不可估量。
往年,伴老團曾多次到石門採石花菜,主要是當做休閒愉樂。
泡在清涼的海水中享受湧浪的推摩,回家後還可以收成石花菜當作夏日飲品,可謂一舉兩得。
好不容易等了一年,眼看著清明就到了,可人還沒下水,海岸就被污染了,聽說石花菜至少要三年後才能恢復採收。
富貴角附近海邊的風稜石,是全省規模較大、較壯觀者,也是本區的另一種特色,但這黑色的風稜石應該是原本的顏色,並不是被油污染黑的。
反倒是沙灘上人為的垃圾,保麗龍、塑膠袋,各種瓶瓶罐罐到處都是,看了觸目驚心,這是國人應該注重的課題。船難屬不可抗拒的意外,但環保是人人可做的舉手之勞,維護我們良好的自然環境,是每一個國人的責任。
旅遊地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