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陽明山區活動,一般大眾常去的地方大多去過了,但華興中學卻一直無緣進入。年初聽說內人一位同事調到華興擔任教官,便轉達前往一遊的心願,不想這麼快機會就來了,因為今天是華興創校55週年的大日子,只要是受邀請的親友,都可以大方的進入校園內參觀,於是一早便輾轉搭車經仰德大道來到學校大門。
佈置大型拱門熱鬧慶祝的華興中學,大小車輛川流不息,與平日大門深鎖完全不同。
標榜「陽光、健康、知性」的華興中小學,其實是一所雙語學校,有人稱之為平價的森林小學,因辦學成績不錯頗獲好評,不少家長想方設法的要將子女送進來,激烈競爭的結果,入學困難度頗高。
學校創辦人蔣宋美齡親題的「華興育幼院」牌匾,華興包含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因此稱之為「華興院校」。
華興十景之二:火紅鳳凰,依依深情的前環路。酣醉薰然的南風,吹拂著鳳凰樹梢,也輕拂華興學子純真的稚顏。
今天校慶的主要會場設在棒球場,進入校門後沿路有人指引往新建的美齡樓前進,跨過這座空橋進入美齡橋,再下到一樓就是棒球場了。
乍見這場面實在有點給他震撼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擴音器不斷傳來會場主持人熱烈急切的聲浪,蓋在山腰上的球場竟然範圍還蠻大的,四周高掛的網子是以前練球時所必備,但也成為絕佳的安全防護網。
這時場子中間正在上演的是拉拉隊比賽,周圍園遊會紅白色帳篷不下50個之多,由各年級學生及家長負責的各式攤位,提供各種美食、冷飲及遊戲等。而我們首要之務當然是先找到認識的教官,可這2000多人的大陣仗,究竟要從何找起呢?
熱鬧滾滾的攤位,人群搶進搶出,生意超好。
設置在棒球場中央的精神堡壘,慶祝學校成立55週年。
華興中學發展棒球運動,曾寫下國內一段輝煌歷史,當年「南美和、北華興」長期的對抗賽事,向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甚至後來因球員升學的關係,讓戰火延燒到文化與輔仁大學。不但如此,在文化大學與味全公司建教合作,輔仁大學與葡萄王公司建教合作後,味全隊對抗葡萄王隊的激戰,更是盛況空前,轟動台灣棒壇。(節錄自維基百科)
可惜這些往事佳話,隨著華興經營理念的改變,決定讓棒球隊自然解散而畫下休止符,今天的球場上已不復見往日榮光,徒留雜草令人唏噓。
二人無目標信步閒逛,最後停在場子中央,因為只有這裏人最少,卻幸運的找到了。
相信孩子們有這年輕美麗的教官陪伴成長,應該會很幸福。
表演節目暫告一段落,校方施放紅色氣球,慶祝學校生日,又引起一陣歡呼。
背景是2006年落成的美齡樓。
教室窗外整片的裝置,近看原來是竹杆,但究竟是何用途卻又不知了,是為了安全?或是防曬、防風、隔音?又或根本只是裝飾?
開心玩套恐龍遊戲的小朋友。
雙方人馬奮力嘶殺、旁觀者大聲吶喊的拔河比賽。
難得到華興一趟,趁機逛逛校區是一定要的啦,因此在欣賞過學生的各項作品之後,便往校園內深入。
學生活動中心、
2003年蔣宋美齡以106歲高齡去逝,校方於中正樓設置靈堂,供各方敬悼追思這位我國近代最卓越的女性──永遠的蔣夫人。
對於
華興中學依山而建,環境自然生態豐富,校方配合地形植栽在各處設立解說牌,並串連成為休閒聯絡步道,名為「華興學習步道」。
學校所在佔地利之便,台北盆地盡入眼中,這面解說牌正是學童們最好的教育素材。
茲抄錄牌上文字如下:「站在中正樓二樓,右邊是大屯山,左邊是觀音山,延伸下去是林口台地,淡水河從兩山之間的關渡出海,台北盆地西北半壁盡收眼底。這裏是華興校園視野最開闊的地方,也是觀察台北地最佳的瞭望點,就讓我們從280萬年前大屯火山爆發開始,敘說台北盆地的老故事。」
典雅的中國式紅廊,串連校舍各建築,走過的人不知凡幾,是華興人心中永遠的風雨走廊。
1999年設立的華興棒球隊30週年紀念碑。
宿舍區通往運動場的木棧道,很有休閒的味道,擋住去路的大樹幸運的被保留,只在樹幹縛上醒目的泡棉條以免碰撞。
迷你型的運動場,草皮紅土,沒有人工跑道,也沒有水泥地磚,一切是那麼的自然環保。
青山綠野中,擁有10個水道、跳水台及看台的標準泳池。
華興十景之首:晨曦綠蔭,攜手同心的大馬路;果真是名符其實的林蔭步道。
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難道是校區的風勢也大到需要鎮壓嗎?
升火待發,準備接運來賓前往捷運站的小巴士。
這時看看時間已近中午,剛好也將整個校區逛過一遍,於是心滿意足的搭上巴士下山。
華興,我來過了。
<<gpx軌跡檔下載>>
參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