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北市最熱門的景點非白石湖吊橋莫屬!
這座吊橋自今年農曆春節啟用以來,即造成轟動,每到假日人潮洶湧,網路上為文介紹者眾。開放初期,為避免擁擠,刻意拖到四月中才來造訪,卻仍是人滿為患,走起路來摩肩擦踵,想靜靜地拍張照都不可能。
白石湖不是湖,吊橋下一空谷。
臺北市政府為解決遊客進入內湖白石湖草莓園區交通不便之問題,特規劃設置白石湖吊橋。該座吊橋全長
靠碧山巖這邊的右岸橋頭,另立有一面「設計理念」的解說牌及吊橋斷面變化示意圖,其文字說明:
「本吊橋採直路式吊橋設計,人行木甲板跨騎在主鋼索上,並無一般吊橋常見的高聳橋塔。設計理念上,當人行走其中,以人為圓心、
扭轉變化的龍骨斷面
呼,好累人的一段文字!連著幾遍看下來,還是不太懂,最重要的重心問題是如何處理的?扭轉變化的龍骨斷面是搞恐怖平衡嗎?同時可容量多少人通過?有無安全顧慮?為何不說呢?
有龍骨沒橋塔的吊橋
實在是佩服最初想到要搭這座橋的人,明明是一座山谷,看了半天,橋下只有一道小水溝而已,充其量搭個
長度達
這年頭平凡就是罪惡,人人都追求怪異。自從南投出個梯子吊橋以來,大概有許多人從此就不走一般的吊橋了吧?幸好台北適時也搭了一座,讓喜歡標新立異的現代人免去長途奔波之苦,雖然稱不上天梯,可千真萬確的真有梯子喲!
有梯子的吊橋,是一座休閒的橋,其功用不在交通。
最神奇的是,吊橋搭好了,對面的白石湖地區再弄幾個春秋步道、夫妻樹、同心池、濕地等名詞,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立時如潮水般湧來,幾家咖啡、冷飲、小吃攤生意火紅,老闆個個樂開懷。
下午二點多才出門,開車到達碧山巖停車場,花了十餘分鐘停好車,剛好三點整。
跟著人潮往吊橋頭擠,然後過橋到對面白石湖,順著步道往前,春秋步道名字響亮,但沒看到百合花;
隨後出現路標往後湖濕地,二三家餐飲店,擠得滿滿的都是人;
再往前轉個彎就看到同心池,名字好聽,但池子很小,水是混濁的,反而是旁邊的木棧道稍有看頭。
接著又被人潮帶到夫妻樹,二棵並排生長的大樹,直徑約
四點多回到停車場,總共花了75分鐘,走了
<<gpx軌跡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