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這幾年大力推動客家桐花季,每年到了油桐花盛開的季節,親朋好友利用假日到郊外欣賞五月雪,似乎已成為全民運動。就登山客而言,除了慣有的運動休閒之外,賞桐花算是額外的收穫。平常為了安排登山地點頗傷腦筋,配合四季花期到處追逐花蹤倒是省了不少事。所以囉,四、五月間爬山,往油桐花多的地方去就對了。
繼上次「三峽-土城-中和」的天上山系大縱走之後,今天換個地方,到苗栗山城去看看,目標是三義的三角山、長坑山、雙峰山和員屯山連稜。因交通考量,採由南往北的方向,從三義上山,一路走到銅鑼,路程大約12公里,雖同樣是縱走的行程,但比上次要輕鬆多了。
行程紀錄:
五月二日一早出門,到台北車站搭第一班南下高鐵,0630發車,0706就到新竹了。出站與建業會合,取道國道一號往苗栗,0805抵銅鑼火車站,本計畫搭0811火車至三義,但因找停車位而錯過,遂改搭小黃前往。
司機大哥熱心熱心地把我們直接送到高速公路涵洞前,省了一小段路,下車稍事整裝即出發。
0833高速公路下涵洞,有一牌子寫著:三角山雙湖登山口。穿越後順著柏油路面左轉續行。
0838 右轉大彎道,地上有許多夜裏墜落的油桐花,部分已被車輛碾過,不是很好看。
0845 燈籠福德祠,可能來的時間不對,不見燈籠,倒是有一位先生在打掃,但不知是否為廟祝。與之閒聊,得知廟後的大樟樹已有百歲以上,頗為可觀。廟前稍下方有一停車場,約可停十部車。
0849 登山步道在廟後方,看完大樟樹續行,車道變成正式的階梯步道,綠蔭蔽天,好走又涼爽。
0913 第一個觀景點,西、南二方向的視野都很好,火炎山脈在西邊一路往南,國道一號、台鐵山線和台13線在山谷中蜿蜒向南而去,整個三義地區盡在眼前,好天氣加上好視野,真是舒服極了。
回想前年(2007)十一月底,單車環島的倒數第三天,經過這一段路時,正刮著強勁的東北季風,老畢、阿勇和我三個人,騎著單薄的單車,穿上雨衣,在大安溪上高懸半空的義里大橋上爬行,像三隻小螞蟻似的,成一路縱隊,一個挨著一個,頂著強風,默默無語的掙扎前進。好不容易跨過大安溪,繼續挑戰眼前三義的這一段長陡坡,應該算是環島全程中最辛苦的一段了,宜蘭的東澳、南澳和南迴的壽峠路段與之相比,都要來得輕鬆多了。
在這稜肩的平台上,被附近民眾闢建為運動場地,有一些簡易的健身設施,奇怪的是有幾個老舊的瓦斯桶吊在橫桿上,不太明白其用途,起先還以為是拳擊用的沙袋,但這明明是鋼鐵的,難不成是練鐵掌或鐵腿嗎?
走到北側的崖邊,忽見下方深谷中,開滿了雪白的油桐花,令人驚艷。
0938 來到一涼亭,名為「樂山亭」,有二位山友在休息泡茶,好意請我們喝茶,因要趕路,稍閒聊一會便轉入涼亭後上方的三角山基點。
0947 登頂三角山,海拔567公尺,三等三角點一五七號。視野不佳,僅西側可看到些許火炎山脈及縱谷,東側的關刀山脈則不可見。
1000 遇叉路,左下可往三義火車站,直行往雙峰山,續直行。
1015 步道中途開闊處,左邊山谷中滿滿的油桐花,甚是壯觀。遠方是平行的火炎山脈,而兩山脈間的縱谷中,阡陌處處,縱貫鐵路穿越其間,這時正好有一列火車通過。
1021 登上一個山頭,是為556峰。
1025 步道中一處可供休息的空地,腳不停留續行。
1045 又一個油桐花山谷。
1102 登頂長坑山,又名三角山北峰,海拔556公尺,有一殖產局圖根點。
1125 第三個桐花谷,這次是在步道右方,不過仔細看,有一台怪手正在大肆開挖山坡地,山谷中到處黃土,青山為之失色,倒像是癩痢頭般,不忍卒睹。
1135 第四個桐花谷。
1140 步道中一處急陡的瘦稜,有崩塌現象,土石裸露鬆動,幸好有安全繩索,小心拉繩上攀。
1144 登頂雙峰山,海拔538公尺,無基點,有一大型電視轉播塔,地上有幾塊大石,卸下背包休息。五分鐘後想想還是先去西峰,等回來再一起午餐兼休息,於是又起身上背包出發。
1156 東、西峰鞍部,右叉下往雙峰路,大約只有20公尺,可清楚看到路上的人車,桐花季節賞花者眾,遊客嘻鬧聲不絕於耳;直行經西峰往慈惠堂,續直行。
從西峰回望的雙峰山東峰。
1200 抵雙峰山西峰,海拔538公尺。環顧四周,慈惠堂就在下方,三個大型不鏽鋼水塔只差幾步就安置在山頂上了;西邊仍然是火炎山脈,西北方是銅鑼地區,回望東方是雙峰山東峰,高大的轉播站非常醒目。資料顯示有一地殼變動基準點,然峰頂竹林內遍尋不著,稍後放棄回東峰。
1218 回到東峰午餐休息,建業忘了帶午餐,原本說靠山吃山,今天就來個桐花大餐好了,無奈未事先準備炊具,只好拿出饅頭包子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將就一下,25分鐘後繼續啟程。
1300 步道中一個小山頭,林間空地可休息,展望不錯,回望西峰及慈惠堂;左邊山谷中又是滿坑滿谷的油桐花,今天眼睛已看到快脫窗了。
1316 抵雙峰山北峰,海拔450公尺,有一礦物課基石296號。此時發現建業竟然席地而坐,閉目養神,不知是花看多了還是天氣太好太舒服,難得有此雅興。
1343 路旁出現施家基石,而且數量不少,想當年應是地方上的大地主。由於行程已過大半,時間還早,遂放慢腳步開始注意路上出現的蝴蝶。
▲這一隻是台灣波紋蛇目蝶,可惜距離有點遠又手振,影像有點模糊。
▲這隻是雌褐蔭蝶。雌褐蔭蝶有分公母,這隻上翅有一白色斜紋的是母蝶。
1413 快到員屯山前的一處觀景點,這時右邊可以看到後龍溪,以及跨越溪上的客屬大橋。
這座橋的造型相當奇特,依網路搜尋資料指出:客屬大橋為懸索系統橋樑,橋型以三角形承拱代表「耕作之牛」,連接兩個三角形承拱間的橫樑為「軛」,並以鋼纜(意控繩)拉其後的「犁」耕作,整體造型意涵客家人的勤儉耕讀。
以前約略只知道做工程的人會注意力與美的結合,而今更進一步,一座橋樑也能帶出當地的人文歷史,真是不簡單。希望國人出外旅遊時,也能多多關懷一下我們的這塊土地,不要忘了前人是如何的勤奮耕耘,才有今天這般民生樂利的繁榮景象。
1418 登頂員屯山,海拔339公尺,三等三角點一五六號。這是今天的第六個山頭了,也是最後一個。
整條山脈走下來,山雖不高,只有五百多公尺,但沿途小山頭不斷,不停地上上下下,這時也覺得蠻累的,只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所幸基點峰下方就有一座大涼亭,二話不說直接下涼亭去也。
1422 涼亭附近顯得很熱鬧,因靠近銅鑼,從雙峰路就近上來的遊客很多,而涼亭東側可以俯瞰後龍溪和客屬大橋,以及溪對岸公館地區錯落有致的農宅,是比較特別的景觀。一邊賞景一邊吃背包中最後的水果,20分鐘後才再上路,開始下山。
1500 下到雙峰路,對面的住家是雙峰路87號,取右沿雙峰路續行。十分鐘後來到119縣道交叉口,越過馬路到對面觀景台。
1510 觀景台前有一木牌,上書「東眺日出,西眺客屬」及「路龍水龍護雞隆」二行字,踏上觀景台,果然景觀不錯,後龍溪從汶水向西穿山而出,在這裏轉個大彎朝西北而去;客屬大橋的身影更為清晰,讓我們可以明確的分辨何為牛軛、牛犁;而山與河的交界處,山脈被切開成為二段,右邊的正是今天一路相伴的關刀山脈,左邊的不知是否就是八角崠山一脈了。
1515 續行,從觀景台開始,另在右側路肩高處闢建行人專用步道,邊坡上遍植炮杖花,雖然現在不是花期,但一大片綠油油的蔓藤也頗為可觀。
1530 沿著119縣道往銅鑼火車站走去,道路兩旁盡是生長良好的一期稻作,大面積的禾浪幡幡,在這苗栗山城中特別引人注目;而遠方的雙峰山果真是聳立天際,氣勢雄渾,難怪昔日能以「雙峰陵霄」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
1540 抵達銅鑼火車站,搭建業便車至新竹換高鐵回台北,結束本日行程。
全程費時:7小時13分
移動距離:11.9公里
總 爬 升:708公尺
軌跡圖:
落差圖:
gpx軌跡檔:http://joey.taoyuan.googlepages.com/y090502.g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