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區位於臺北市東陲,南臨基隆河,其餘三面為山陵所環繞,中央平原低漥,形成內陸湖沼,故取名為內湖,其中以大湖及碧湖最為知名,如此湖光山色的天然美景,向為內湖居民所樂道。這二座陂塘陸續經市政府建設為公園後,成為台北市唯二的湖景公園,並稱為內湖雙璧。
碧湖公園佔地16公頃,湖水面積約7公頃,與附近社區的契合度,較大湖公園更勝一籌,每日晨昏在此運動休閒的居民眾多,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也不少,使得這座公園熱鬧非凡,少有冷場。
從碧湖對面的內湖獅子山俯瞰碧湖,當真是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環湖步道長度1.5公里,走一圈需20分鐘。
九曲橋與相鄰的台灣戲曲學院
碧湖秋色
高大的白千層湖岸
湖畔有小白宮之稱的管理工作站
上個月中,碧湖畔出現一座大型竹編公共藝術-「碧湖織屋」,係由知名地景藝術家王文志先生,與在地社區居民共同聯手創作,利用4000根竹子、動員206人、耗時一個半月完成。
碧湖織屋由高聳的主體及廊道二部分組成,廊道長約30公尺,為進入織屋唯一途徑。
透空的竹編通道,不會讓人感到狹窄擁擠,但竹子的地板卻有些限制,輪椅及高跟鞋都在禁止之列。
如城堡狀的主體高約15公尺,內有竹編平台,名曰「靜心平台」,可做為舞台及觀賞席,可容納60~70人同時進入,是表演、休憩的自然空間,頗有與鄰近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碧湖劇場」絃歌雅韻相輝映之意。
主體高聳穹窿,頂部開一圓形天窗,靜心平台中央則設置一四方銅板與之對照,隱含著『天圓地方』寓意。
配合織屋開放參觀期間,每週六下午,內湖社區大學都會在織屋內安排音樂表演,由社大的各個社團輪流擔綱,今天現場演出的是口琴社的表演。
這座宛如有著奇幻隧道的魔法城堡,因造型獨特而吸引人,加上彩色的LED燈飾,讓碧湖公園的日、夜之間有著不同的風貌,成為碧湖公園的新地標、內湖的新亮點。
選擇傍晚時分前來,為的就是能夠欣賞入夜後織屋的燈光秀。
1845 開始點燈,但天色還很亮,只見織屋內隱約有點光線,但完全看不出效果。
這時,隨著夕陽落入地平線,天邊晚霞逐漸變紅,先拍幾張霞光再說。
隨著夜幕漸深,織屋的燈光愈見明亮,同時也看出其色彩的變化。
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攜帶腳架出門,手持拍夜景只能當做拍好玩的,其他的就不強求了。
文末,節錄碧湖織屋官方說明中的二句話:
朝覽碧湖織屋,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夜訪碧湖織屋,多彩燈光璀燦亮麗。
相信,創作者藉由這樣的一個公共藝術,得以編織內湖美麗未來的願望,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碧湖公園地圖:
碧湖公園地址:台北市內湖路二段175號
捷運站:文德站
碧湖織屋開放時間: 103/06/21~103/12/31
10月底前 05:00~22:00 / 11、12月 06:00~22:00
亮燈時間:每晚18:00~22: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