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旅遊服務中心前的停車場(就是慈湖停車場啦)
大溪地區的古道多達七條,主因是過去內河航運發達時期,大溪是終點站,人、貨都在此集散,打鐵寮古道正是大溪與復興鄉往來的要道,讀者有興趣瞭解,可自行參考網路資料。
第一次接觸這條古道,是因為前年搬家到南崁,基於地緣關係,針對桃園附近的小百岳如石門山、溪洲山、新溪洲山、石牛山、塔曼山、拉拉山、巴博庫魯、東眼山、金面山等,逐一造訪,其間並包含打鐵寮古道在內。記得那一次一口氣登上草嶺山、石龜坑山、白石山和石厝坑四個山頭。之後因這裏的環境不錯,就安排莒光部隊前來一遊,但那次是中途轉往白石山,再從石壁腳下折回,算是比較輕鬆的走法。
↑行旅軌跡
這一次因考量上班族長期案犢勞形,不宜過度勞累,休閑為主,運動次之,古道之美淺嚐即可,前半段的精華足矣,中途轉往草嶺山,高不過三百多公尺,再下個坡就回慈湖,全程二個多小時完成,應算是蠻貼心的安排。
1005終於來到古道入口旁的停車場,二部車繳了100元的停車費,稍事整裝之後就出發了。一開始是下坡石板路,轉了二個彎,隱身在竹園邊的是太平濟安二橋的紀念石碑;接著就踏上了很平的太平橋,又走了一小段就看到了頗有古意的濟安橋。
↑太平橋
↑濟安橋
大家駐足留影之後續往前行,沒多久進入樹林,出現古樸的石頭階梯,步道轉而向上,開始爬坡了。
↑古樸的卵石階梯
1038經過阿母伯甘仔店,稍微緬懷了一下昔日往來客商的繁榮盛景後續前行。
↑廢棄崗哨
1045到達廢棄崗哨,大夥在此略事休息,我敢緊把背包中冰鎮的幾罐飲料拿出來饗客,以減輕重量。
1100續行,轉往草嶺山方向,步道順著稜線走,左邊整排的老舊鐵絲網,間或看到幾個刻著「賓館用地」的水泥柱。
↑草嶺山頂
1123登上草嶺山。草嶺山緊鄰慈湖,為一圓錐狀火山小丘,海拔347公尺,三角點在右方鐵架下,三等一0一0號。這時已近中午,山上又沒有風,大家耐不住熱,,便即往慈湖方向下山了。
1145下到慈湖登山口,柏油小道盡頭,有幾棵榕樹遮蔭,樹下一小販體貼地在賣飲料和冰淇淋,立時冷飲下肚,清涼得來全不費功夫。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1154進入緊鄰慈湖停車場的「慈湖紀念雕塑公園」,一百多尊從各地遷移過來的蔣公銅像,或坐或立或騎馬,大小不同、姿態各異,依地勢錯落散置園中。其間有一取自草嶺山的大石,上刻「軌跡」二字,用以表徵蔣家治臺的那一段歷史軌跡。
雖然我們這一代都是台灣土生土長的,但對曾經身為國民革命軍一分子的我,或現仍服務於國防事業的同行者而言,當年的革命導師、國民革命軍之父,而今際遇如此,心中不免唏噓一嘆。
↑公園一景
↑另一景(紅白二姝)
1215回到慈湖停車場,剛好趕上午餐時間,一行人擠進早上預先停放在此的車子,回到打鐵寮古道入口處取車,之後便前往附近的彿德花園餐廳用餐,結束上午的行程。午餐後則原地休息聊天,恢復一下體力,以應付下午的單車之旅。
↑彿德花園餐廳
1450每人一車(由餐廳提供)從餐廳出發,沿著單車專用道前往頭寮大池,看看久聞大名、全台唯一的水中土地公廟,途中也可欣賞大嵙坎溪及對岸桃園台地的風光。
↑由餐廳借來的各式單車(伍姐剛買全新的那輛除外),準備出發
↑久聞其名的水中土地公
1515續往大艽芎古道踩踏,這時小小的林蔭產道出現坡度,不常騎車的上班族紛紛不支下馬,邊牽車邊喘氣,大汗淋漓之餘也達到了運動的效果。
↑奇怪!不是說好了「騎」車嗎?
1527經過大艽芎古道口,看看就好,今天可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了,留待他日再另行造訪吧。
↑看那陡升的階梯好像不怎麼友善,還是改天再說吧。
1530來到車道的終點,有一間小廟在此,廟前階梯旁有個洗手枱,眾人停車休息剛好可以洗把臉涼快一下,五分鐘之後下山循原路回餐廳。
1542遇午後陣雨,路邊一家大型廠房成了避雨的絕佳場所。廠方人員工作之餘,還客氣的忙著招呼我們進入休息躲雨,十足的誠意讓人心頭頗感溫暖。
↑臨時躲雨的路邊工廠(看地上的水印,這乾濕分離做得倒挺不錯的)
1550這雨來得急,去的也快,才一會兒功夫便即停歇,大家立時又跨上鐵馬,乘著涼風穿越田野,回到餐廳還車。來回路程計6公里,費時60分鐘,算是一趟超輕鬆的鐵馬兜風行程。
↑看到大姐到了,就表示全員到齊了。
由於計畫中最後一站,是到三重寒舍號稱「水花園」的社區泳池泡水消暑,因此便上車踏上歸途,結束今天的古道健行及單車之旅。
GARMIN軌跡檔:GPX按一下
Google Earth播放檔(軌跡 + 照片):KMZ按一下
相關文章:打鐵寮古道順登白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