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位於隔頂的登山步道口,小型車停車場就在一旁,可惜絕大多數的遊客下了車都直接往九份奔去,只有極少數會踏上這條步道。
1043 拾階而上,沒走幾步,右上方有一座大型觀景台。一面步道導覽圖說明「基隆山為金瓜石與九份的界山,因貌似雞籠而名雞籠山,清光緒六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更改為基隆山。」
從觀景台仰望基隆山,其鐘形火山的外形還真像是個雞籠,可惜今天雲層太低,隨時會下雨的樣子,所有景色看起來都灰濛濛的,實在沒啥看頭,拜託雨水只要不下下來,就萬幸了。
基隆山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樣貌,從金瓜石、樹梅方向看基隆山,像似一個躺臥懷孕的女人,頭、胸、腹俱全,人稱「大肚美人山」。
基隆山步道導覽圖
回望隔頂的大型車停車場,後方山頭上佈滿的是先人的夜總會。
1100 登山步道在此分出一條較平坦的腰繞支線,長度為1395公尺,直上的主線全長900公尺。今天一人自在獨行,於是選擇沒走過的支線,看看不一樣的風光。
關於九份這座山城的故往興替,每每引人感慨唏嘘。剛好正在著手寫這篇基隆山遊記時,昔日同事蔣姐捎來他們詩社年度作品「記憶微潤的山城」第二輯,其中收錄蔣姐的詩作,對九份的形容十分傳神,特抄錄如下:
【九份就好】
老闆
打包九份給我
別多別少
就要
九份
這地方終以互助出了名
大家都知道
一開始聚住的
是九戶人家
共享九份山水
需要幾份呢
商街上的老闆問
如今再沒有初始
那一貫的回答
九份就好
======================
【九份又閃亮】
整了容
換好新裝
九份
騎上馴化的豺
出發
把之前流出的金沙
從遊客錢包中
採回
拉回思緒,腳步不可久停,繼續眺望瑞濱,深澳、基隆八斗子、 和平島等一連串海岸,美景盡收眼底,視線可及基隆嶼、野柳岬,只是天候欠佳,拍出來的照片都沒有顏色,可惜了這幅大景。
步道中途會經過一個大型的反射板。

1137 回到主線步道,取左繼續往上,距山頂只剩215公尺了。

基隆山步道第二涼亭。

基隆山主線步道缺乏樹木遮蔭,記得以前沿途總共有五座涼亭,供遊客納涼休息,如今只剩三座了,難道是造林有成,步道上的樹木變多了?
走在稜線步道上,基本上除了芒草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外,是看不到樹木的。也因此,夏天來爬基隆山,全程都在曬太陽,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不過台灣山菊的生命力,在此卻展露無遺,越靠近山頂生長越旺盛,這個季節剛好碰上花期,步道旁錯落的黃花倒也憑添幾許興味。

接近山頂了,豆豆腳步快,一直跑在前面,不時回頭張望,好像在催我快一點。圖中的石柱為「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

登頂前回望步道來時路及九份山城
1150 登頂基隆山,舊稱雞籠山,亦稱為大肚美人山,標高588公尺,列名台灣小百岳第006號,山頂立有一顆三等三角點一一0九號。

山頂展望絕佳,建有涼亭及大型觀景台,可惜天色陰霾視線不清,空有山海美景卻無法盡覽,誠一憾也。

西向眺望所見景緻,與支線步道上大致相同,隨著高度提升更為壯觀,堪稱為無敵海景。

▲眺望瑞濱深澳海岸(此為2005年舊照)
向東延伸出去的急陡稜線,號稱黃金十稜之首,待會要過去的基隆山東峰就在稜線的最尾端,遠處是鼻頭角與水湳洞海岸線。

順便觀察往基隆山東峰的小徑,就在觀景台右緣欄杆外,又高又密的芒草僅見一小縫,看來少有人走,先休息一下再說。

1217 簡單午餐後,戴上護膝、綁腿及手套,罩上頭巾再取出雙杖起程往東峰,一頭鑽進比人高的芒草堆中,撥開草隙地面路跡尚稱清晰,少量的老舊路條零星掛在矮灌木樹枝上。

白色秋芒搖曳中,基隆山東峰在前方招手。

70度直下的陡坡,幸好有前人佈設的繩索可供攀附,否則徒手恐怕難以通行,稍一不慎滑落,可能就直接掉到海裡去了。
▲到達第一鞍部前所見的雙峰
▼回望基隆山,左側稜線上隱約可見來時的路跡。
1235 登上485峰,芒草叢中僅容立足之地,有一顆台陽4號基石,此處即大肚美人山的胸部。
俯瞰金水公路的連續髮夾彎,道路呈連續S型超大迴轉,環山盤旋而上,又名「七彎公路」。
正面近觀雷霆峰,經過一路陡降至此,再看看前面還各有一段的陡降和陡升,忽然有種兩腿發軟的感覺。
1253 再一段陡下來到第二鞍部,右下可到金瓜石山尖路(俗稱浪漫公路),左上往雷霆峰,也就是基隆山東峰,也稱為石尪山,步道看來比先前從主峰下來的任何一段都還要更陡,拍照後一鼓作氣直上雷霆峰。
1300 登頂基隆山東峰,標高467公尺,無基石,山頂不大,約可容七、八人,只有芒草和一顆石頭,沒有樹木阻擋,展望猶勝基隆山主峰,以超級無敵海景形容亦不為過。(可惜天公不作美)
▲基隆山東峰回望基隆山,遠眺深澳、和平島。
▼俯瞰水湳洞陰陽海,這是登頂基隆山東峰最震撼、最美的回饋!
平常車行濱海公路所見的水湳洞聚落、濂洞灣、十三層遺址,現都呈現在467公尺的腳下,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
俯瞰金水公路與黃金瀑布
此時的東峰頂風勢稍大,但貪戀這壯闊的山海景色,停留了將近半小時才啟程下山。幾分鐘後回到第二鞍部,取左往山尖路下山。
基隆山南向的這一面不再是芒草景觀,雜木林生長得還挺茂盛,只是坡度一樣很陡,只能拉著樹根、繩索慢步下移,與上山的速度相較,應該也快不了多少。
下山途中經過的亂石堆

接近登山口前的滿地姑婆竽。

1408 下到浪漫公路上的東峰登山口,路旁石砌駁坎約有一公尺多高,短腿的豆豆膽小不敢往下跳,來來回回磨蹭許久,才終於鼓起勇氣一躍而下。

這個登山口的位置並不明顯,駁坎上只能看到草叢中的一個小洞,幸好一旁的濂九24號電桿可以提供辨識。

站在登山口抬頭南望,無耳茶壺山就在正前方,不過這個方向所見的形狀並像茶壺。後方雲霧中的是半平山,山腳下的寺廟是有東南亞最大銅鑄關公像聞名的勸濟堂。

重新走在柏油馬路上的感覺真是太好了,沿著浪漫公路往上,一會來到山尖步道的叉口,這裡有個金水浪漫號專車的招呼站牌,從這邊轉進山尖步道。
山尖步道為花崗岩打造,且大多為階梯,爬完山要繞回停車場,這最後的一小段少不了要再堅持一下。
更陡的階梯
山尖步道口,雖稱為觀光步道,但觀光客普遍不愛。
1448 回到隔頂小型車停車場,結束今天的基隆山之行。
航跡圖:
全程:4.7K
費時:4’09”
累升:447M
<<gpx軌跡檔下載>>
參考網頁:
相關文章:基隆嶼之遊,登基隆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