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91821恆春八景之貓鼻頭公園
位在台灣南端西側岬角,
為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
與鵝鑾鼻分別為台灣南端的兩岬角,
由於當區有一塊自海崖崩落的焦岩,
外形像貓而得名。
貓鼻頭是「恆春八景」之一,
另外的七景包括
三台山、
龍鑾潭、
虎頭山、
赤牛嶺、
馬鞍山、
猴洞山、
關山。
貓鼻頭地勢西高而東低,
受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特別強烈,
此處有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
因位於迎風的岬角上,
海蝕作用旺盛,
形成此區展現多元地形風貌:
除代表性的貓岩(Cat Rock)外,
還有海蝕胡穴(Marine Pothole)、
海蝕洞(Marine Cave)、
海蝕溝(Surged Groove Channeis)、
群礁(Fringing Reef)等
多元「小地形景觀」,
是有趣的大自然教室。
風力發電的風車,
造價不便宜。
卻是提倡綠能必要的投資。
「裙礁海岸」沿著海岸線發育的珊瑚礁岩,
受海浪侵蝕作用,
形成海蝕溝,
而構成像百褶裙狀的地景,
稱為「裙礁海岸」。
走向到觀景台可遠眺湛藍海域及大尖山美景。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
清朝總兵梁燕的恆春八景詩有云:
「貓鼻龜蛇峙海邊,
三台高聳入雲巔;
龍吟雨化潭心月,
虎嘯風清岫口煙。
牛背躬耕歸野徑,
馬鞍誰著出塵鞭;
千秋洞鑑封猴績,
雄振東南半壁天。」
「貓鼻龜蛇峙海邊」一句指的就是貓鼻頭。
公園內有珍貴的熱帶植物。
身處南台灣,
熾熱的豔陽提早宣告夏季的來臨。
嶙峋的地形。
公園內的步行,
輕鬆、不累,
視野全然開闊、
無限瞭望。
貓鼻頭遊客中心。
公園內有詳盡的解說牌,
遊客可享受「自導式」的旅遊樂趣!
走向到觀景台可遠眺湛藍海域及大尖山美景。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由恆春搭乘高雄客運往頂白砂、北樹林等地的班車,
在上水泉下車,
再步行30分鐘即達。
◎開車:
1.由台北南下高速公路末端往墾丁方向,
接17省道(即濱海公路),
經水底寮後轉入1號省道,
過楓港接26號省道經車城、恆春南行 3公里至馬鞍山,
轉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
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
2.由高雄走17號省道(即濱海公路),
經水底寮後轉入 1號省道,
過楓港接26號省道經車城、恆春南行 3公里至馬鞍山,
轉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
即可抵貓鼻頭公園。
3.由台東走9號省道,
經達仁,
過楓港接26號省道,
往車城、恆春南行3公里至馬鞍山,
轉 153號鄉道(途經大光、後壁湖港)約9公里處,
即可抵達貓鼻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