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1552帶領大家認識深富哲理的中華瑰寶~~~太極拳

帶領大家認識深富哲理的中華瑰寶~~~太極拳(111/08/07)鄭無極

太極拳的思想根源乃為《道德經》,欲深入探究理解太極拳,就需從老子的思想談起;老子思想教人柔弱,就能謙下不爭;教人愚魯,就能棄華取實。謙下不爭,就能無私無我,一切依循自然;棄華取實,就能反省內觀,最後返樸歸真。老子他不僅教人表現柔弱、愚魯,更教人無為、無我、無欲、居下、退後、清虛、自然----------

就以柔弱而言,老子認為剛強的容易折斷,柔弱的反而能夠保全。我們看,大樹比小草剛強吧,颱風來的時候,大樹經常被連根拔起,小草卻從來沒有聽說被拔起來一根,這不是正說明了「柔能克剛」的道理。再看,風無形無體,卻能夠拔屋倒樹;水可方可圓,卻能夠懷山襄陵,這不正是很好的例證嗎?

再以愚魯來說,老子認為一個真正的智者,應該表現愚魯,這就是俗話說的「大智若愚」;如孔子的弟子~顏回、曾參,得道最高,但平時所表現的就像一個愚蠢的人。事實上,一個真正的智者,由於把智慧集中在某一方面,而在其他方面的表現,的確會像是一位愚者。如牛頓的開貓洞、愛迪生的遭退學,不都是很好的例證嗎?反之要想面面俱到,路路皆通,結果就會養成了皮毛之見、膚淺之知,表面上聰明,實際上卻是愚不可及。

今天是一個科學時代,物質生活突飛猛進,但物質生活的發展,不僅不能使人感到滿足,而且精神會感到空虛,甚至痛苦。如果繼續用物質來治療,那就等於飲鴆止渴,痛苦更深。擴大到國家,為了滿足物質慾望,往往爭奪原料,爭奪市場,而互相侵伐,互相吞噬,弄得全世界充滿殺機,如果不加以截止,人類遲早總有一天會遭到毀滅性的大禍的。老子反對物欲,講求精神生活;反對人為,講求體法自然。我們相信,世上每一個人都能重視精神生活,以精神來役使物質,才能消除國與國間的爭奪殺伐,才能化解人類毀滅的危機。而老子的思想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太極拳的修煉則正是實踐老子思想的最佳工具,也是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所在,如果大家都能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太極拳,相信定能事半功倍,早日走進太極拳的堂奧,發揮太極拳的真精神!茲將個人歷經近三十年的靜心修煉心得分享如后:

1 太極拳是以「鬆柔」為本,進而達到「鬆沉」以至「上身鬆靈、下盤沉穩」的太極結構體;行拳走架時確遵「鬆靜慢勻」之要領,對敵應用時,對方抓到那裡,那裡就再鬆一次,讓對方無法使力,處處落空,進而隨對方律動順勢而為,看似被對方控制,實際上主動權還是在我,一旦對方重心不穩或出現安全罅隙,就能順勢借力主動出擊。

2太極拳的動力在下盤,即兩腳的移動和腰胯的旋轉傳力(主宰在腰),上身和手臂只是被動的配合,最忌諱使用蠻力,它的運用要訣就是鬆、再鬆,只要心理有一絲用力的念頭,那就會成為安全隱患,任人牽制與借力使力。因此,任何增長拙力的訓練如舉重、單雙槓或伏地挺身等都是做不得的,另外,比輸贏的推手(對推訓練另當別論),倘若你尚未練成「接勁」的功夫,最好也少碰為妙,畢竟那只會拖延你身體的「鬆沉」變化,無助內功的養成。

3老子特別重視「謙下退讓」,作為「弱道哲學」的實踐者,太極拳在應用上自然也處處體現著這種精神〜「不頂不抗順勢跟著對方律動」、「圓周運動即螺旋似弧形運動~~太極拳的身步法」,當然前提是你要練成「接勁」,全身節節貫串,對方一用力,你反而要放鬆卸力,並通過螺旋運轉的身步法,讓對方一出力就處處落空,然後經由雙腳的移動與腰胯的旋轉,順勢借力出擊。

4太極拳的訓練要訣〜恪守「鬆沉」與「盪手」。

 行功:每一腳要落地時以「意念」踩下。

 撞牆:往後靠牆時除切勿用腳撐或想用力撞之外,還要以意念「再鬆腰落胯沉氣一次」,身體離牆時除以身體前傾帶動避免身體用力之外,再以意念帶動「沉氣」一次,以免身體上浮站立未保持落胯姿勢。

 行拳:注意兩個關鍵重點,一是抬手最好不要超過肩膀,以免突肩、寒肩或陡肩,影響垂肩的變化;另一則是雙腳不可雙重,應單腳行拳(另一腳完全放空著地),雖然拳經拳論一再強調,但真正重視的不多,也難怪氣老滯在帶脈(腰部)。

 站樁:與行拳同等重要,都是修煉「鬆沉」的最佳方法。單腳樁練功力(有動、靜樁兩種),雙腳樁練靜心(意識層次),最好融入日常生活修煉,進步較快。

 推手:不要練太多種,就練三種,一是單推,二是四正推手,三是大履(四隅);訓練又分三步驟〜單練、對推與餵勁,千萬不要去玩輸贏推手,否則也許制人技巧會進步,但難進太極堂奧。

5俗話說:「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此語雖是大家耳熟能詳,但真正能瞭解且確實做到的卻非得是習練有成懂勁之人了。「不動手」並不是真的不用到手,否則行拳走架如何表現,只是要強調太極拳不能主動用力去動手,因為太極拳講求任何動作都要「鬆柔」,「用力動手」本身就是「安全罅隙」,容易受人牽制,甚至被人借力使力,誠如祖師鄭曼青先生所言:「用力就是挨打的架子」。習練初期也許不易瞭解與做到,但請記住一個訣竅:「手的動作包括上抬或放下,都要以意念點放鬆肩來完成」,相信只要持之以恆練習,當肩膀逐漸完成鬆垂的變化,屆時也就能體會「盪手行拳」的要義了。

6太極拳是氣功拳,重視內功的培育,而「氣沉丹田」是首要條件,「鬆肩」則是能否氣沉丹田的關鍵,更是能影響氣質與個性的變化,畢竟它是性命雙修與動靜兼修的拳術,一旦習練有成,你就會發現你的個性變溫和,不喜與人計較,也不會口出惡言,還常會不自覺地「自省」(反省過往是心靈境界提升的竅門)與打坐,一切就是那麼地自然,不與人爭,喜歡恬靜的生活。由此可知,太極拳不只是鍛鍊肉體的健康,還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對人生的看法,提昇心靈的層次,只要你沒放棄它,它就會永遠守護你,就是這麼奇妙!

7道法自然:常有人問〜「你教的呼吸是腹式順呼吸還是腹式逆呼吸?」其實不管那種呼吸都是常年習練功夫到家自然形成的,千萬不要執著在呼吸上,因為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去調息,只要不憋氣自然呼吸就好!就像走路散步比較輕鬆,就用「鼻吸鼻吐」,而爬山或走陡坡比較累,就用「鼻吸嘴吐」,一切完全靠身體的適應自然調整,可千萬不要刻意去控制,否則就不是養生而是殺生。另外,行拳走架的快慢速度,也不可因為比賽的規定而刻意放慢,只因比較有氣氛或好看,這都是人為的想法。真正的行拳應該是聽身體的聲音,而不是用心去控制它的快或慢,應該靜下心來隨著身體的感覺自然去律動運作著,好似身體與天地合一般那麼舒適自然毫無拘束的揮舞著。

結語:「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神,太極拳就是遵循自然,倘若違反自然就不是真正的太極拳。「自然」表現在人生哲學方面,就是「無欲」、「不爭」,「無欲」就是「無私」,「不爭」就是「無為」;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後者是處人的原則,因為無欲,所以能夠知足,因為不爭,所以能夠謙下,知足常樂,謙下得益。總之,常年習練太極拳不但身體得到健康,也會豐富你的生活,讓你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也希望大家都能共同管理太極拳這個家,期盼每一個家庭、社會與國家以至全世界都能更加祥和、富足與安康。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
回應

大家好!無極門太極拳的部落格要開張了喔~~
{楚丰}乃本人對太極拳{又癡又瘋},故取之!
在太極拳這條路上,如碰到難題或對太極拳的修煉有疑問者,歡迎提出互相研討;所謂{苦煉三年,不如明師一點},不才不敢自稱明師,不過,願就所知與同道者分享,畢竟緣份難得啊!

好友動態
[此功能已終止服務]
平均分數:0 顆星
投票人數:0
我要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