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1726[宜蘭] 龜山島半日遊~一探守護蘭陽子民的神祕小島
歷史簡介
龜山島是一座火山島,位於蘭陽平原對面的太平洋火山島,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朝夕伴隨著日出日落,是每個宜蘭人共同成長的記憶,被列為「蘭陽八景」之一。
距離烏石港約10公里遠,船班一趟航程約半小時可抵達。 龜山島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活火山,造就了許多特殊的地貌與生態;島上岩層主要由安山岩、火成岩層積所構成,島的四周海域可以觀察到溫泉、硫氣孔等火山活動;
龜山島在過去7000年間至少有4次以上之噴發記錄,因海底岩漿噴發,與海水攪動,形成夢幻般的Tiffany色牛奶海,近年深受年輕人們的喜愛成為熱門的拍照打卡景點。
除了自然景觀的綺麗,龜山島從清朝便有記載漁民在此定居,最興盛時期村落有700多餘人,也因此島上保有相當的建築風貌與國民政府來台時駐防的軍事設施。1977國民政府封島後,全部居民移往鄰近的宜蘭大溪漁港;一路封島到2000年,宜蘭縣政府為促進觀光發展,才開放給遊客登島參觀。
特殊景觀
牛奶海是海底火山噴發硫磺所形成,因此附近海域都能聞到臭蛋黃發酵的硫磺味。
據導遊所敘述,這海域有著比一般海洋還酸的PH6酸鹼值。切勿因為海面太美就下去浸泡遊玩,避免皮膚灼傷。
龜山島還有其他七景,因應天候潮汐呈現出不同的景色:海底溫泉、龜島磺煙、靈龜擺尾、眼鏡洞、龜岩峭壁、龜卵傳奇、龜山朝日和神龜戴帽,合稱「龜山八景」
全島地圖
上圖引用自: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登島遊記
龜山島給我的記憶就是蘭陽的守護神~俯臥在蘭陽平原東側,看著蘭陽子民的每一天生活,每逢經過宜蘭望向海邊必定看到他悠然的身影。
這次有幸跟著朋友一起出發探險神秘的龜山島。
龜山島每年3~11月期間開放申請登島,每天有四個時段開放登島,每個時段只開放450人,由各家船班公司去平分人數。
我們大約是出發前的一個月前預定,出發時整團滿團。中間因為一次天候海況不佳,延期了一兩週。
出發的前一天與友人就先到出海集合點:烏石漁港,附近的民宿入住就寢。才跟得上早上出發的船班。
搭乘早上8:00出發的藍鯨號船班,航程約45分鐘,要特別注意集合切勿遲到,船公司等超過15分鐘就會開走。
7:30 先到烏石漁港裡的賞鯨遊客中心2樓,辦理報到程序跟繳費 (登島會多收100元作為島上維護的清潔費)
在導覽員解說注意事項後,依序登上藍鯨號遊船後配給救生衣使用,我們這艘遊艇可乘載90人。
船總共有兩層,2F是駕駛艙與小小的遊客座位區,甲板上可以坐三排人賞鯨或跳浪。
1F船艙內有軟墊座位跟冷氣,內部空間還算寬敞,基本上都會有座位,怕海風跟柴油味可以躲在內艙比較舒適。
幸運的是,前幾天下過雨,當天天氣真的很好,回頭望向遠離的宜蘭烏石港與外澳海灘,好像出國一樣探索未知之地的雀躍心情。
迎面而來的龜山島輪廓,不停穿梭在海上的白色漁船、海鷗低空飛舞在清徹的海面上,美得像明信片裡的畫一樣。
下岸的地方主要是南岸碼頭(吃水較深),列隊迎來的是精壯赤裸的海巡兄弟,把每個乘客一一手拉手接上岸,後排的女性一直在說有大飽眼福。
上岸點可以看到各種軍事標語,龜山島在民國時期是重要的戰略軍事要地,處處可見各種精神標語。
上岸地點往前行會經過島上最大的湖泊-龜尾湖,全長有400公尺,湖本來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淡水湖,在古時居民的引海水灌溉與颱風造成的堰塞,形成淡水海水各半的內陸湖泊。
湖的兩側是島民當時活動的主要範圍,順著湖側的步道會經過一座紀念駐守多年的上尉連長陳酩嘉,而以之命名的『酩嘉亭』與兩旁的軍用營舍-檢查所,原本龜山島上唯一的學校:『龜山國小』。
繼續直走,會經過先民所居住的村落遺址,一棟棟的石磚屋駐立在步道的兩側,展演著龜山島的地質文物與生活演進,獨棟的石板屋保護得相當完整。
走到村尾,來到一座寺廟:『普陀巖』,興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這裡舊名為『拱蘭宮』,是討海漁民供奉媽祖用來保平安的信仰之地,在國軍接手之後改為供奉觀世音。
走道的尾端,來到登山入口處的遊客中心。是島上唯一有販賣物品的營站,也是401高地的起登點,
這裡販賣各種零食、麵包、乾糧、古早味冰棒與紀念品,多數遊客都會在這歇息、用餐與上廁所。
坐在遊客中吹拂著海風,也是相當愜意的享受!!
浪高時,遊客中心前的長堤-北岸碼頭,也會開放遊艇登島上岸,吃水重的遊艇在這季節因為灘頭太淺,就得被迫停到較遠的南岸碼頭。
爬上觀海長堤,可一路走到龜尾巴的燈塔與防衛哨點,這裡看著一望無際的海‵,聽著嘩啦啦的白浪拍打在卵石沙灘上,吃著枝仔冰有不想要離開的放空療癒感。
緊接著,導遊會帶大家攀登401高地,並在路途中解說。(這裡就針對登完高地之後的環湖行程敘述)
順著遊客中心一旁的木棧道小徑,左側可見一池清澈見底的魚池,這裡是島上唯一一處有冷泉水質的地方,池子裡放養了為數不少的吳郭魚。
由於地勢雍塞,雨後落下的山泉與雨水在此行成冷泉,常年保持在冰涼的10~20度C低溫,炎炎夏日摸起來格外冰涼!!
冷泉的前方還有一座木造涼亭可供歇息,導遊大哥在此演示了島上居民的童玩,打棍子。
▲順著步道往前,繞島半圈,沿途可見陽光透析在樹林上,樹影交織,湖光瀲灩,晴空萬里的天然美景。沿途可見湖畔對岸的天然美景
▲中途會經過一尊很高大突兀騎乘龍船的觀音像,這尊觀音是在納莉颱風後斷掉重新修復而成,身長23公尺,佇立在高挺的岩壁前,默默保佑著島民的平安。
軍事坑道
環湖步道的終點,同時也是南岸碼頭的北端,是當年民國政府為了敵抗敵人入侵所建造的坑道防禦工事。
比肩馬祖的『八八坑道』、金門的『翟山坑道』,龜山島坑道全長800公尺,高3.5公尺,寬3公尺、貫穿龜山島山脈間的南北兩岸。
坑道間有兩個支線坑道,可容納百人,坑道內非常涼快‵,甚至被戲稱是龜山島冷氣房,即便夏天了坑道內還是20多度的舒適低溫。
▲坑道口有不少座位椅可隨時休息避暑,坑道內還留有彈藥庫與士兵營帳的遺址。
▲坑道底的碉堡,還有陳列當時用的機槍與90高砲。可以從洞內中清楚看到海上的敵船與敵機。
▲天花板的上方鋪滿了消音錐,避免發砲時震耳欲聾的迴響。
登401高地
遊客中心的左側,通往401高地制高點瞭望台的主要步道,步道穿梭在樹蔭之中,總共有1706階石階,經觀光局整修,階梯面相當平整。
但連續陡上的階梯,對於沒在爬山的遊客應該會相當吃力。每隔一百階會有黃色便籤貼於石階角落,鼓勵著旅人們越來越接近終點。
途中還有一條較隱密的登山步道-北岸登山步道,但因為日據時期有放養過毒蛇,危險許多故不推薦。
▼來到401高地的終點,島上最高398公尺的三角點與瞭望台,加上方便遊客拍照取景的瞭望平台正巧是401公尺高。
▼從木造瞭望台上遠眺龜山島頭與島上的原始樣貌,真的是美炸了!!!
影片
相關資訊
套裝行程:
船公司:
費用:
行程內容 | 時程 | 票價 | |
---|---|---|---|
方案A | 401高地+繞龜山島+登島 | 6小時 | 1500/成人 |
方案B | 登龜山島+繞龜山島、牛奶海 | 3小時 |
1000/成人 |
方案C | 賞鯨+繞龜山島 (牛奶海) | 2.5小時 | 1000/成人 |
方案D | 繞龜山島、牛奶海(不含登島) | 1.5小時 | 500/成人 |
方案E | 賞鯨+繞龜山島、牛奶海 | 3小時 | 1500/成人 |
*以上方案,皆包含專業導覽解說、船票與報關(不含登島的清潔費100元)
*16歲以下兒童,票價8折,3歲以下兒童酌收300元。
船班時間:
賞鯨登船時間 | 09:00 | 13:00 | 14:30 | |
登島登船時間 | 09:00 | 13:00 | ||
401登船時間 | 08:00 |
*登島最晚時間為14:30,切勿遲到影響船班出發,超過15分鐘自動取消資格。
交通資訊:
交通工具 | 路線 | 時程 | 票價 |
---|---|---|---|
開車/騎車 | 國道5號(頭城交流道下)→省道臺2庚線→省道臺2線 →烏石港→龜山島 | ||
台灣好行 | 台灣好行狀圍沙丘線-綠18 (頭城火車站-宜蘭轉運站) →烏石港轉運站→龜山島 | 7分鐘 |
20/人 |
臺鐵→台灣好行 |
台鐵→礁溪火車站 | 19分鐘 | 20/人 |
噶瑪蘭客運 | 宜蘭勁好行131線 (礁溪火車站-東北角風景區外澳站) →蘭陽博物館站→龜山島 | 30分鐘 | 20/人 |
國光客運 | 國光客運1877 (圓山轉運站-南港展覽館-烏石港轉運站) →烏石港轉運站 | 1.5小時 | 129/人 |
相關資訊及注意事項:
- 出海前會查驗相關身分,請備齊身分證件,護照等相關具有照片的證明文件。
- 會暈船者,建議出發30分鐘以前先服用暈船藥。
- 賞鯨行程切勿擅自餵食食物。
- 陽光曝曬,請自行備妥水、防曬、防蚊。
主管單位:東北角風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