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瀏覽模式

201705112158當時明月在

 


當時明月在       2016      樟木 緬甸柚木                      184*56*52cm

 

 

201310112006秋天の潮

 秋天の潮  155*98*50cm                               2013   胡桃木

 

 


 

 

 

 

 

 





 

 

 

 

 

 

 

 

購自屏東工廠的拼板夾

大陸叫風炮夾

我在網路找很久

最後是硬著頭皮打電話去問人家可不可以只買機器上的零組件

因為它們一般裝在拼板機上沒有單賣的

感謝好心的業務先生

 

 

 

 



這是重裝備

我改裝了套筒

變成可以用扳手也可以用電鑽鎖緊

這種專業製造拼板的傢伙

夾持力道遠大於其他手工夾具

而且膠合板也比較容易平整




 

 

腿部因為要支撐上身的重量

有必要在內部做加強結構

 

 

 



 

  





作品最好是整體同步

避免在特定部分一直攻 一直攻

尤其動態的拿捏應該是人物雕刻中最被重視的

需要多花些時間和精神

動態解決後再去照顧細節

 

 

 



有時候面對同一件作品工作很久

幾個星期在一個關鍵處奮戰 僵持

疲倦了   感知不那麼靈敏了

知道有問題

卻抓不出來

暫時停下來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不能停

就得想想別的法子才行

 

將作品拍下來

看照片會有幫助

在照片裡挑毛病

 

我也用另一個方法

從鏡子裡看作品

那是被翻轉的影像

如果鏡子裡的影像合理了

那麼作品就不會差太多

 


 

 

 

 

 

 

 

 


 

 

 

 

 

 

 


做臉

代表已經接近尾聲

胡桃木深淺色差很大

臉部和手部在膠合時選擇了淺色的角材

   



 

 

 

 

 

 

 


塗裝 

全件塗蠟

 

我希望衣飾部分顏色較深 

所以用吹風機略微加熱

蠟滲進木材纖維裡

顏色自然變深

花紋更明顯

 

 

 

 

 

作品在三義木雕館展出

 

 

 

 

201310082322頭像2的製作




 

模型(精雕土)雖然不精緻

但可以提供製作時足夠的參考就行

我要的是大概的造型、缺刻的位置

還要能夠對著它思考工法和工序

這批非洲蠟木的材料有限並且昂貴

我要設法讓他們完全發揮




 





 





 

拼板計畫圖,這件作品將會相當大






  

工作板先要上油或蠟

因為木塊夾緊時溢膠量很多

塗油或蠟可以避免黏死

每層膠合前還必須用刮刀刮乾淨

這是很重要的細節



  

這件作品角材是用4*4公分非洲蠟木(也有人直接稱它紅酸枝)

以  Titebond 3  黏合




 

F夾好像再多都不夠用

長長短短  縱橫交錯

陣仗擺開就讓人覺得他們是很用力地在做一件事



 

 

大大小小的合板放了一地

有的還要分上中下、前後

每塊得寫清楚

有些標記我在完成後並沒有全部清除

因為它們是過程中重要的痕跡

我希望能留下一些


去羅丹美術館參觀時

最讓我感動的

是他印在作品上的指紋

你有看到嗎?




 

作品有一部份向後方延伸的顱骨

所以在三片層板上做了橫向的結構

必須算好在哪幾片上做

在什麼位置做

這些都需要靠設計圖的幫助

因此要多花些時間在準備工作





 

橫向結構接合是要求精準的工作

雖然從外面完全看不見它




 

層板膠合後以手提線鋸機裁出外型

這張照片沒有加工調整顏色

非洲蠟木剛開出來全新木面

呈現極飽和帶著點螢光似的橘色

有點戲劇性   有點不真實

這是製作者獨享的

因為很快

那種高彩度就轉為較黯淡的粉紫

然後向深血色慢慢掩去





 

用戰車將每片板子兩面磨平

很花時間氣力

以後考慮送到工廠用機器磨

可以省些精神

也磨得更平




 

膠合、上夾具




 

比較厚的作品有時要分三、四次來夾

當然中間還有不銹鋼螺絲緊固

其實螺絲最大的意義是在輔助F夾

F夾有時喉深不足

要靠螺絲來鎖緊搆不到的地方

此外當兩片木板之間佈滿膠後

夾緊時會滑動

也要靠螺絲先定位




 

膠合完成的胚體

  



 

新露的木材表面

鮮豔的螢光橘 


 


 

作品表面保留刻痕

刻痕是一種木雕自然且特有的表現方法

它讓人感覺到生動、有力、有個性




 

接近完成

這時已經十二月底

連日陰雨

趕緊推回室內

沒有塗裝的作品

最好不要在戶外久待


 


  

三月下旬

決定再修改

調整鼻形並加兩處缺刻

最讓我擔心的是新舊木面的色差太大

幸好,半年後新色追趕上來

約莫一致了

 

201310081651

 

風   106*48*24cm                            2013  胡桃木







 

 

 

 

 

 

 


  

 

 

 

 

 

 

 

風的模型

美國土(公仔土)塑成

成形後需用水煮或烤箱加熱

可惜小裂紋無法避免

雖然硬度夠但細部還是很容易斷

燒後呈膚色頗為迷人

 

 

 

 

 

 

 

用photoshop規劃作品大小及層板膠合

一格代表3公分即角材寬度

 

 


 

工作板




第一次使用拼板膠

上圖為硬化劑比例實驗

網路上有文章介紹主劑與硬化劑比例為

100:15

但是這個比例的硬化速度太快

而且硬化後太脆

通常9或10就夠了

其實像KR7800不用硬化劑也會固結

只是可能不太耐水就是了

但它的膠膜還是很堅韌

抓力也很強






 

201310072256沙灘

 

沙灘     116*76*30 公分                                            2013  西非柚木




 

 

 

 

 

 

 

在方格紙上繪製的草圖

便於決定作品大小

中大型的作品高度差五公分、十公分

不但體積、重量差很多

也增加了相當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

 

 

 

 

分層繪製每塊單板的圖形

這件作品主體共五層

有點類似浮雕的形式

 

 

 

工作板

將每層圖形畫在板上

再以拼板夾進行角材的黏合

這次用的是日本KR7800拼板膠

拼板膠是一種乳膠

加入硬化劑後

接合力強大

耐水、耐濕氣

膠線為淺色

沒有塗裝前照射日光顏色會變深

與木材色很接近

但塗裝遮蓋後顏色就不會改變了

 

 

 

 

粗胚進行尚稱順利

到這個階段速度都很快

接下來----

 

 


 

就開始慢下來了

作品整體上屬於幾何造型

線和面都要求平整

這就比較費功夫

西非柚木較硬

厚背刀在這種狀況下比較好用

還有白鳳木工平鑿也很需要

 

都是工整的線條

我希望盡可能用手工刀完成  

不要用砂紙磨

這樣雕刻的味道比較出得來

 

修平面需要一支燈  全側光

才能看清楚刀路

 

 

 

 

主體完成九分後

膠合不完全規則的底座

用上Bessey的管夾

它的夾持力道很強

使用極方便快速

只是鍍鋅鐵管(不能用白鐵管因為太硬)配回來後

得自己用金剛砂片把管面打花

否則夾片吃不住會打滑

 

 

 

 


塗裝後就可以完成了




201309300955擎天崗

擎天崗                                                                          2012   銅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