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拿到車架後過了一個月,總算把車給組起來了
車架其餘零組件(變速系統)部分沿用之前F3C拆下來的7800,說時在的,我還是覺得7800比7900好看多了
輪組則是拔F3C的Ksyrium SL,反正ZIPP 404八月中旬就會到港,
兩個星期的時間扣掉一週去當國家的米蟲外,其他時間也沒啥機會騎車,F3C就繼續躺在角落吧~
這次組車時間很趕,星期六晚上下班到家,想了想配件,趁著成功車行還開著的時候殺過去
畢竟那是離我家最近,就算走路也只要時來分鐘就會到的好店
買了組Fizik Microtex Dual Tape雙色車把帶、兩個賊安特便宜好用又很輕的鋁合金水壺架,為了搭車色還挑了紅色
為了紅色的外管跑了三家車店,買了六毅(Gatorbrake)的產品
踏板原本也想來組7810,不過鑑於單價實在太高貴,在成功行看到ULTEGRA PD6620之後,二話不說一起打包帶走。
原本早上要跟去大坑試車,無奈昨天為了搞Edge 705摸的太晚,一整個睡到爬不起來
醒來已經接近中午,吃過中飯後按耐不住搔癢,換好衣服擦了防曬就出門了,後來事實證明,就算是很癢,還是不要跟夏天的太陽作對...
CAAD 9初騎上的時候,坦白說,跟內心預定的感覺有不小的落差
這落差不是壞也不是好,純粹就是感覺上的差異
一直以來,網路上的名嘴大濕們,無不說鋁車多硬多顛,CAAD 9後叉剛性多強
妙的是,從家門騎出去之後,反倒覺得跳動沒那麼多,騎起來還算舒適不致難過
跟F3C比較起來,差異不大,沒有所謂的顛簸,後上叉的設計也許就是原因之一。
組車的時候可以發現,CAAD 9的後輪貼中管很近,換句話說,RC是比F3C小些
不過實際上,CAAD 9的RC長度是405mm,比起F3C的410mm也才少了5mm
但是ST angel也差了1度之多,CAAD 9為73.5,F3C則為74.5度,也許是這樣的差異讓後輪更貼近ST。
抽車的時候模糊的感受(大熱天都快人乾了,沒機會好好體驗)
後輪的感覺很難形容,沒有F3C般像是蹬在地板上的強烈,反倒像是踢在沙包上
平地抽車衝刺尤其有感受,加速感十分薄弱...OTL
但是妙的是爬坡抽車的時候,卻又像是踩在樓梯上,每一步都很紮實的傳遞到後輪
也許上坡並不是要加速,只是要keep住轉速時速的差別吧~
較短的軸距在閃水溝蓋很好用,軸距短了20mm,整個靈巧度大增
座艙的設定接近F3C,但是車把高度多了10mm,加上這次用reach比較短的Zero 100
瞬間讓整台車在騎起來的時候好像變小台了 OTL
any way,還需要再多騎幾次才能有比較多心得體會
今天光是毒辣的太陽就快把我烤乾了~沒機會感受,我只想去車店吹冷氣阿!
題外話,在星暘休息的時候,發現後輪偏擺頗大,也許是我都不閃坑+體重肥胖的關係
上校正台調整調整,調前輪的時候發現,
他X的MAVIC的花轂真的很糟糕,培林整個游隙非常大,花轂夾緊了,輪框大約有左右1mm的遊隙在,真的很誇張
索性調到不要擺的太誇張之後就塞回車上了...
看來又要物色其他輪組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