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2046日月潭環湖單車行 109.11.15(日)
「日月潭」湖光山色景色優美加上每年萬人長泳,早就享譽國際,另「環湖自行車道」還被CNN譽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對它心儀已久,只因路途遙遠無法一親芳澤!這次小蔡兄揪團「環日月潭單騎活動」,當然不能錯過!
清晨5點半天未破曉,一行30人便由板橋搭遊覽車南下,這是前往日月潭最便捷的方式,8點半到達水社停車場。「日月潭」環湖公路由台21線+台21甲線組成,全長約30公里;目前「環湖自行車道」僅由潭南的環湖1號隧道口,通到湖北畔的大竹湖!我們計畫由水社出發,順時鐘方向環湖一圈,預定下午一點回到原點,四個小時騎30公里,這對「四季騎」的大哥、大姊來說真是太輕鬆了,特別要求不能騎太快!
因部分自行車道整修或路面不適公路車騎乘,我們還是以環湖公路為主要路線,組車完成後,0845沿台21甲線(環湖公路東段)出發,這段公路蜿蜒曲折、上下起伏,坡度平緩,清風送爽,騎來舒服,路旁幾株黃葉,還為深秋留下幾許色彩!
九點(1.5K)來到文武廟,也是環湖公路第一個高點,話說日據時期日月潭畔原有水社村的龍鳳宮及卜吉村 (今日月村德化社)的益化堂兩座廟,因日人發電需要興建水社壩,使湖水上升,兩座廟宇遂於1934年合併遷至松柏崙現址!
文武廟為中國北朝宮殿式建築,規模宏大;廟分三殿,前殿二樓,為水雲宮,奉祀開基元祖及文昌帝君等;中殿武聖殿,祭祀關聖帝君及岳武穆王;後殿大成殿,則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等,儒、道、釋諸神共居一堂,每年孔子、關聖帝君及岳武穆王誕辰,都會舉辦盛大祭典,是最熱鬧時刻!(參考導覽資料)
文武廟的大成殿是全台唯一開中門的孔廟,據稱那是因為平時遊客眾多,為了方便進出才加開中門!
文武廟視野開闊,是欣賞日月潭美景最佳地點,往右看是水社村及朝霧碼頭,那裡是日月潭萬人長泳的起點!
往左看為伊達邵碼頭,萬人長泳的終點,遠方的水社大山為日月潭最高峰,海拔2059公尺,曾是台灣小百岳之一後因山高路遠而除名,與大尖山、貓囒山、後尖山合稱「日月潭四兄妹」,水社大山也是魚池、信義兩鄉分界點!
再將視野往右移,前方是位於沙巴蘭山(又名二龍山)上的慈恩塔,是先總統 蔣公為感念母親王太夫人於1969年興建,為日月潭著名的景點。如果你眼尖會發現山下潭邊一座水泥建物,別小看它,它是全台最小的燈塔,位於土亭仔步道盡頭,建於1987年,塔高6公尺,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燈塔!
「文武廟觀景台」因地勢高聳視野極佳,是遊客必訪的地點,我們也不能免俗的在此留下最美麗的身影!
今天藍天中還帶些烏雲,雖然說不上晴空萬里,但風和日麗又不太熱是騎車的好天氣,看大家騎得多愜意!
0937(7.3K)到達伊達邵,邵族語為「我們是人」的意思,為邵族人聚居的部落,原稱「德化社」,行政區為「日月村」,是潭區除了水社之外,另一個熱鬧的商圈;騎機車果然比單車好,看小賢隊長笑得多開朗!
一路騎來一直在搜尋傳說中的大竹湖入水口的「日月湧泉」及水蛙頭的「九蛙疊像」,結果小賢隊長說已經過去了,而且環湖步道正利用枯水期封閉整修中,就算知道也無法進去,有些遺憾!
往右進入伊達邵碼頭,在這裡曾留下許多回憶,因參加水安救生團隊的關係,曾泳渡日月潭4次,擔任2次救生平台救生員,每次來都是人山人海…,如今望著空空蕩蕩的湖面,令人感觸特別多!
這裡是泳渡日月潭的終點,能瀟灑的在此照相,也是件快意的事!
難得與炳楠及芳文一起照相,見證我們還很年輕!
從伊達邵到玄奘寺大約4公里,基本上是上坡,因地形的關係還是上下坡交錯,緩緩的往上很輕鬆,環湖休閒騎就是要這樣慢慢的!
1017(11.1K)來到玄奘寺,這是環湖公路第二個高點,是欣賞日月潭另一處絕佳地點,前方這片水域就是日潭所在,遠眺涵碧半島、水社碼頭及日月潭第二高峰貓蘭山,明湖勝景盡收眼底!
玄奘寺位於青龍山上,往下延伸湖邊是玄光寺,潭中有珠嶼,是「青龍戲珠」的絕佳風水寶地。「拉魯島」是日月潭的地標,傳說中邵族最高祖靈的居處,清朝稱「珠嶼」、「珠山」、「珠仔山;日本人稱為「玉島」;國民政府則稱為「光華島」,有「光耀中華」之意。記得國中畢業旅行時曾上過該島,那時月下老人最受歡迎,1999年921地震被震垮後,重新整建面積縮小,除邵族祭典外,遊客禁止進入,以對邵族祖靈聖地的尊重!
走上玄奘寺,這處觀景平台設有座椅,可以坐下來,吃顆阿婆茶葉蛋,喝杯日月潭紅茶,欣賞湖山勝景,絕對是最好的享受!
玄奘寺為仿唐式建築,金瓦朱柱,環境清幽,白石鋪地古松環繞,枯山水造景,顯現出佛教聖地的自然、莊嚴!
中日戰爭期間,日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供奉在日本崎玉縣慈恩寺, 1955年,始將部分頂骨舍利歸還中華民國佛教會,並暫奉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後,靈骨才迎奉入玄奘寺安奉!
有人說從玄奘寺看出去,與玄光寺、拉魯島及對岸涵碧半島上的一座涼亭,正好在同一中軸上,形成一條「幸福連線」,相傳在中軸上許下幸福願望都能心想事成,我們騎車環遊在玄奘寺前合影,想必大家願望都能實現!
1045續往南行,算是環月潭路段,有兩段很長的髮夾彎,道路蜿蜒而下,幾無人車行駛,迎向清風,穿行山林,有種憑虛御風的快感!
騎在柳杉林的道路上,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風聲、鳥聲相伴,真的非常舒服!
1100(17.5K)到達環湖一號隧道口,右側是「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的入口,環著月潭湖畔到達向山遊客中心約4公里,道路不適公路車騎乘,除非你準備換車,我們還是穿過隧道,沿公路而行!
1110(20.83K)終於接上台21線,此處也是台21甲線的終點,全長20.83公里,日月潭最美麗的環湖公路東段已然結束,準備右轉續沿台21線往水社前進!
騎上台21線路有些陡,人車漸多好像又回到紅塵,這個區域屬頭社的範圍,往南一點是頭社盆地,此地原是邵族的舊聚落,是濁水溪進入邵族領域的第一社,故名頭社,左側可通往「頭社水庫」!
1120(23K)來到月潭自行車道中段出口,上坡路段就要結束,大家在此休息,討論要不要騎進去,最後還是決定往前騎,直到向山遊客中心再切入!
右側是「明潭隧道」,進入後可通往月潭自行車道,雖然還有5公里就到水社,如果爆胎還是很痛苦的事,以後騎登山車再進入嘗試,路永遠在………!
續行,200公尺後經過「水社隧道」,此後就一路下滑,雖然「立冬」已過,路中的楓香依然泛紅,深秋好像捨不得離去!
1135(23.5K)終於到達向山遊客中心,這座建築2011年落成啟用,是由日本建築大師「團紀彥」團隊所設計,清水模建築工法,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裝飾,能與環境相結合,並將主角留給日月潭,有時間可以走上屋頂欣賞明潭湖光山色;遙想間,大家都已進入遊客中心,我還是要加快腳步跟上,免得找不到人被甩掉!
繞過西側的遊客中心,便接上環湖自行車道,沿架高車道往北騎,聽說可通往湖邊的秘境!
騎到湖邊是一座10米高伸出湖面的懸臂式平台,有人稱它為「天空步道」,漫步時還會晃動,讓人體驗步行在樹梢及日月潭水面上的臨場感,觀景平台視野廣闊,可270度環視水社壩、涵碧半島、拉魯島及青龍山的玄光寺及玄奘寺,平台漸漸傾斜伸向潭面,讓人有俯衝入潭的錯覺!
這座「向山瞭望台」限承30人,無法入鏡的隊員只好下次再來!
從向山遊客中心到水社碼頭這段長約3.4公里的環湖自行車道,因距離不遠,知名景點多,是遊客最多的路段,環湖一圈我們還是要騎一段自行車道聊表心意!
遊客中心湖畔有一片紅綠相間的落羽松,非常動人,吸引不少遊客駐足,算是今日最美麗的風景,還好繞進來,不然就錯過了!
這條水社段自行車道有許多美麗造景的建築,剛剛經過繫索鋼拱「同心橋」,前方是乳白色的「永結橋」,再往前會經過水社的龍鳳宮,那裡有座很靈的月下老人亭(原拉魯島移來),算是一條愛情連線,有心到這三個地方,一定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條路雖然遊客眾多,但有時候還會遇到這種充滿詩意的小路;人少時,環湖車道哪裡都漂亮!
「水社壩」這裡是日月潭唯一得出口,沒有它日月潭早就乾涸見底,所以說水社壩是日月潭的守護神。水社壩堤公園碧草如茵,遙望朦朧的湖面,有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意境,真美!
離開水社壩,自行車道遊客實在太多,改騎環潭公路,1240終於回到車水馬龍人車擁擠的水社村,完成這趟全長28.68公里的環湖之行!
感謝小蔡兄精心規劃,還有小賢隊長全程照顧,以及旅途中大家相互幫忙協助,讓我們享受一趟愉快的日月潭環湖單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