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2127土牛溝在楊梅
圖↑ 長岡嶺台地
聽耆舊講,光復初期,土牛溝在長岡嶺台地的走向仍舊是清楚可辨的,直到民國51年,石門水庫及石門大圳完成後,才慢慢地變成柔腸寸斷。但是民國60、70年的土地重劃工程,才是土牛溝從地表消失殆盡的主要原因。
圖↑ 石門大圳繞嶺支渠--編號L16,位在舊馬奇園旁
石門大圳完成後加上原有的桃園大圳,讓本地區的灌溉渠道等水利設施更加的完善,從而讓桃園縣成為全台的第二大穀倉,不過這點倒是少有人知悉就是了。
有趣的是,藉著這次尋訪土牛溝,順便問問本地一些中老年人,桃園大圳和八田與一的關係,但幾乎少有人答得出來。相對於島內某些地方,執意地將八田與一放上神壇,這位水利工程師在本地的待遇,可謂是相當不堪,大概族群的聚落效應或許能解釋一、二。
圖↑↓ 土牛溝在楊梅壢的還原圖(網路圖片,若侵權請告知)
清中葉來臺的外國人曾讚嘆人工開鑿的土牛溝界宛若台灣的萬里長城,可以想見此工程的浩大及其在地表的顯見。
圖↑ 土牛陂*招呼站牌
這土牛溝自湖口向楊梅壢逶迤而來,大致是沿著現今的楊湖路而行,進入楊梅壢後留下的第一個人文印記是叫一個叫土牛陂的地名。顧名思義就是土牛溝經過陂塘的地方,其址約在當今楊湖路4段92巷。這時有一條大水溝在楊湖路的南側沿路東去,此土牛溝也。
再往東行1公里左右就來到三元宮,土牛溝則處於楊湖路的北側。
圖↑ 上湖派出所前的土牛溝遺址
從三元宮向東行1公里,地當上湖派出所前,仍可見由土牛溝改建而來的大排水溝。再走幾步就是龍門錦鯉養殖場**。
圖↑ 三湖招呼站牌
這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因為再行約30公尺,原本往東的土牛溝,自此與楊湖路分道揚鑣,折向東北而去。
實際的地理位置是在楊湖路2段892巷的那條產業道路上,此判斷是根據住在附近的耆老所言。土牛溝界原本就是公有地,演變至今,或被改作排水溝,或被鋪成道路。
圖↓ 土牛溝已被填平為產道
圖↑ 亞洲化學廠後方土牛溝遺跡
拍照處是在亞洲化學廠後方、鄧宅屋後,前方50公尺的橫向樹排就是土牛溝的位置。
這段遺跡幸虧有宅主鄧老先生的指點,讓我腦海裡的土牛溝走向得以連貫起來。 鄧老先生現年七十有八,光復後跟隨其父來此做佃農耕種,亞洲化學未建廠前俱是其耕種之地,故其敘述應是信而可徵的事實。
下圖是鄧宅屋後,倖存的土牛溝遺跡,約有三十公尺長,溝內長滿芒草和筊白筍。
圖↓ 土牛溝遺跡
圖↑ 土牛溝和鐵路(民富路)的交叉點
土牛溝從亞洲化學和亞太金屬之間過來,在這穿過鐵路和民富路。
圖↑↓ 土牛伯公及碑文
我在土牛伯公探訪時,剛好碰到勞作中的麥錦泉老先生。麥老先生今年八十有八矣!他說在日據末期,土牛伯公的上方是茶園(如今是林立的工廠),下方是一口陂塘(現今是農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及,其外婆家在現今上湖派出所及三元宮之間,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背著他沿著土牛溝回娘家。他說那時的土牛溝是一條寬只及半丈,深只剩1米多的淺乾溝,溝內長著稀疏的灌木,岸上的土牛背則被踏出一條羊腸小徑。
想來也是這樣的,楊梅壢段的土牛溝約1790年完成,至1945年,已有155年之久,依台灣多雨多颱風的氣候,能保存如此久,可見開挖時之規模(1丈寬x1丈深)。而其工程的困難,讓我想起二十幾年前,在小金門服役時,見一炮兵營部連,每日出動八十幾人,以圓鍬、十字鎬及臉盆,連續開挖三個多月,才鑿出一條100米長,0.8米寬,3米深的深溝以埋藏拐拐電話線。
圖↑ 土牛溝遺跡
土牛伯公後方(竹林裡),仍存有約二百米長左右的遺跡,目前當排水溝用。這條排水溝的內側有2.5米高,頗有原本土牛溝的架勢,這只是後來蓋廠房時堆砌出來的假象,這裡的土牛溝,早在日據末期就已變成一條約1米深的淺水溝了。
圖↑ YKK工廠前的客運站牌
土牛溝自土牛伯公後方遊走至此而與楊新路相交,繼之越過社子溪(在愛鶴橋附近),最後爬上高山頂台地在老飯店的尾陵。
圖↑↓ 鄭氏道東堂 玉照邸及附近的大溝渠
堂號名道東,出自後漢書 鄭玄傳,吾道東矣的典故,聽起來十分儒雅。鄭氏子孫有才若此,想來
鄭老***在天之靈,聽聞此堂號必定醺醺然、飄飄然!但是請注意呀!如今道東堂 玉照邸的廳堂已租給原住民了,房客雖然不是當初直接與您爭鬥的凱達格蘭族後裔,但是在我們旁人看來,還是有些歷史的反諷意味呢!再來,玉明邸的部分產權已讓渡給建商,典雅的老宅院,馬上就要被夷為平地,所以清明節配享時是不是該要發爐了,藉此告誡不肖的後代子孫。
這裡的地址是「 下營盤一號 」,土牛溝由此攀上高山頂尾稜,上去後有營盤伯公一座。
圖↑ 社子溪慈恩橋前仰望高山頂上的"萬里鵬程"社區
社區處應就是古隘口寮的位置,其下方有一座隘口伯公,土牛溝於照片中社區的後方經過。
待先去隘口伯公參觀,然後回到鄭氏道東堂 玉照邸,再上去高山頂上的營盤伯公。
圖↑ 鄭太模塚
從隘口伯公往內行約50米,在右方的山坡地上可見到楊梅壢的開發始祖-鄭太模的墳墓。
圖↑ 隘口寮鄰里銘牌
以前在金門服役時嘗聽聞某海防據點整班被水鬼摸哨,同時耳朵被當作戰利品割走,想不到如此慘事竟然也發生在現今的楊梅市水美里,我正在研究是哪個暴徒把隘口寮的左耳割去。
圖↑ 營盤伯公入口
右方是江陵電機的圍牆 ,左邊入口處就是營盤伯公。而相片裡,這條往前延伸的小產道,就是原來土牛溝的位置。
圖↑↓ 營盤伯公
清乾隆年間,此地有兵營駐防以保護墾戶及祐庇過往商旅,那時這裡是淡水廳南北往來的中繼站,所以應有街道旅舍才是,如今只遺有這座營盤伯公供人憑弔。
圖↑↓ 土牛溝遺跡
沿著營盤伯公旁的小產道,行約一公里左右,來到一座水泥橋,橋下這條大水溝就是由土牛溝****所改建的。前方百公尺處就萬里鵬程社區。
土牛溝蜿蜒至此已慢慢接近繁忙的幼獅工業區,後面這一段就暫時不去追蹤了。
*坡或陂--在桃園縣有不少地名叫坡者,例如大坡、新坡等,其實都應該正名為大陂、新陂。陂,陂塘也。至於坡字,臺語或客語都叫崎,例如新竹新豐的舊名叫山崎。
**這家錦鯉養殖場,是我的小學校長退休後所開闢的,除養錦鯉外另兼養小三,聽說還屢獲錦鯉評比大獎,怡情怡性,紅袖添香,哈哈!
***鄭氏東渡始祖,鄭太模。
****站在這座水泥橋且面對著萬里鵬程社區,右側段的大水溝是近來才開挖出來的溝渠,非原來的土牛溝,依當地老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