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台子村.送王船
台子村位於台灣西南海岸,緊鄰海岸防坡場,村民靠海為生,是雲林縣距海最近之村里,台子村由台子村及蚶仔寮兩個部落所組成。
台子村–台子村舊稱「台仔窪」,俗稱「鴨母穴」,據村中耆老口述,是台子村古時候有一高丘,意即被大水流不去之意,自民國六十五年成立新社區,正式更名為台子社區。
蚶仔寮–道光末年蚶仔寮原是一片荒蕪田野,到了乾隆年間,福建漳浦林姓、邱姓兩姓的移民,乘船在下湖港登岸,由於近海海灘盛產蚶仔,即在現今台子挖南邊一帶搭寮養殖血蚶,而後定居,後來逐漸發票成莊,即為「蚶子寮」部落。
在港口,有許多小船、竹筏。
台子村的村民,大多以海為生,主要為養蚵。
外海,有許多的蚵棚,這些小船、竹筏就是村民前往蚵棚的主要交通工具。
這天,天氣超好,天空超藍,海水也想當清澈,拍起來真的很美。
一個離海很近的村落。
在老房子的樓上,望出去,就可以看到港口,走進村落就飄來濃濃的屬於這個地方的味道,一股海的味道。
走過鄰居屋外的小巷弄,就可以直達港口。
雖然說基隆、東北角也有不少漁港,但北部的漁港和這邊的感覺差很多。
櫺子村,感覺很傳統的漁村,房子相對北部也是老舊,但別有一番風味。
這也有看到人家翻修過的新房子,但翻修過的新房子,擺在這個村子,顯的有些突兀。
走進這,真的會有那種遊子回家的fu,而今天,也確實有不少各地回來的遊子。
今天整個村子超熱鬧的,聽說過年都還沒有今天熱鬧,為的就是這艘「王船」。
根據我婆婆說,他在這長大,都還沒看過燒王船。
我知道在東港有燒王船,還真不知道雲林原來也有,不過這邊的王船沒有固定時間燒,上一次燒王船已經是五年前,這次是經由媽祖降駕指示,再度舉辦燒王船祭典。
這裡的王船是屬於木造王船,算中大型的,相當精緻。
瞧船上設計人在划槳,船身有救生圈,船尾巴還有放救生艇呢!
是不是超擬真,也超注意這些細節的。
農曆七月廿九日,為台子村內,地藏王庵供罩的地藏王菩薩聖誕。
每年村子內都會在這天普渡拜拜,加上今年又有燒王船的活動,更是熱鬧非凡。
村落家家戶戶都有各地回來的遊子,還有人是特地跟老家在這兒的朋友回來,就是為了要參與這難得一見的燒王船活動。
我也是因為婆婆是這兒的人,才有機會恰巧碰上這好幾年一次的祭典。
這照片是稍早來拍的畫面,後來我們在下午三、四點這拜拜時,王船已經被人群團團包圍,連來拜拜的人也超級多。
在王船準備移動到海邊前,廟方的人會從船上撒錢給圍觀的信眾,據說是保平安的。
不過圍觀的人實在太多,而且太悶熱,我們拜拜完就先回家,等晚一點要送王船時再來去看。
大約四點多,王船開始往海邊移動。
原本在家休息,聽到王船開始移動,我們也趕緊跟去看這相隔五年才又再次舉行的燒王船。
沿述超多人的,一些是真的住在台子村,為求平安、求豐收而來,也有些像我們是來湊熱鬧的,也有的是帶小朋友來看看自己家鄉傳統的文化。
這種時候拔拔都會很辛苦的…XD
帶小朋友來看熱鬧,來看看自己長大的村子,看看傳統的台灣民俗活動。
從地藏王庵到海邊,這段路,雖然下面有拖板車架著,但還是需要極多人力來幫忙推。
主要是由廟方的人來控制,但也有許多信眾去幫忙推,還有不少人會去摸一把,不知道摸王船的用意是???
路上有許多人手裡拿著大柱香和「風調雨順」、「一帆風順」的小旗子,應該也是祈福的一種吧!
一路上,除了看到廟方的人在腰上會綁紅線外,連一些遊客也有綁,不知道是有什麼用意??
推到沙灘上,算是任務完成。
接下來就要倚靠起重機,由起重機將王船釣起來,搬移到要出海的地方。
在王船上,會有人幫忙把船和起重機的勾子作結合。
這個地方要很小心,因為一個重心不穩,船就會傾斜,是很危險的。
不論是開起重機的司機大哥,或是在王船上發號施令的人員,都是要有相當的經驗,才能完成這項任務。
插播一下,這才是看王船的基本裝備。
我還看到有人是全副武裝,但那樣不透氣,太熱了,我怕我看完,也中暑了XD,所以帶了一件透氣防曬的外套就來看了。
全程都是蓋在頭上,不是穿著,因為穿著我覺得太熱了,而且也遮不到臉。
外套是長袖,在等時間、沒有拍照的時候,還可以拿來遮臉,大多時候我的手是躲在外套裡,不會曬到的啦!
大多時候我都是這個樣子,或是把手放下來,躲在外套裡,這樣才不會曬黑。
當然路上也看到很多人拿雨傘。
但活動結束後,晚上看到其它表姐妹,他們都紅了、黑了,一問之下,發現他們都是撐傘。
傘可以遮住一些光,可以有陰影,但無法全面遮住,而且光線要是從前方過來,也不可能拿傘遮住自己的前方,那樣就看不到王船了。
所以還是帶一件薄長袖外套比較保險,也比較不會去擋到別人的視線,或是去搓到別人,必竟這樣大型活動的人那麼多,難保會不小心去搓到其它人。
題外話,在台北,在我住的地方,說實在我很討厭一切的宗教活動,因為很吵、很擾民。
但到了這,好像一切都不一樣,全村子,大家很熱衷這一件事,似乎這比過年還重要。
大家都很重視這一年一度的普渡,
好像這就台子村的傳統,所有出們在外的大朋友、小朋友都會在這天回到故鄉。
在王船被起重機釣到出海口後,廟方人員會再將船帆裝上。
一切都就定位後,有看到乩童和抬橋的廟方人員在海邊舉行儀式。
後面陸續有小卡車載許多要一起讓千歲爺帶走的錢、禮物…而大家下午在地藏王庵拜拜的紙錢,也會一併載到這來燒。
滿滿的三卡車,超多的,全都麻布袋裝著,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是,這邊是整個麻布袋燒,不拆封的。
又是一個題外話,
看看地上的紙箱,就不難想像有多少鞭炮在施放,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畫面的右邊,沒拍到的地方,還有一長串的鞭炮等著燒王船時才要點燃。
冒出來的黑煙,我不知道是炮產生的廢氣?還是因為炸到沙子而造成的沙塵飛揚。
鞭炮、焚燒紙錢,這些都是台灣傳統宗教活動必備的,但卻與環境保護背道而馬…
這也是我不喜歡台灣傳統宗教活動的原因之一。
(台已行天宮已經開始實施不焚香、不燒紙錢,僅以雙手合十,誠心拜拜,不知道這樣的方式,要多久的歲月,才能推行至全台?!)
王船愈燒愈烈,廟方人員一一離開,
原本圍繞著王船觀望的遊客也因燃燒溫度愈來愈高而撤離。
燒王船活動,正式告一段落。
接著準備迎接豐感的晚餐嚕!
在台子村裡,隨處可見這樣的蚵殼。
我到今天,來到台子村,我才知道原來蚵丫煎裡面的蚵丫是怎麼長出來的。
看到在路邊的這些蚵殼都是一半,村子裡的蚵農會用線把他們串起來,像貝殼風鈴一樣,然後再掛到竹子上,拿到外海自家的蚵田。
就這樣放著(當然還是要去巡,看生長的情況。),過了一年,他們自然就會長蚵在裡面,而原本一半的殼也會自然長出另一半,包住我們要吃的「蚵肉」,所以在村落中,也衍生了另一種行業,就是「開蚵」。
聽婆婆說,開一公斤才30~50元,很少的,那個公斤是以蚵肉來算,是不算殼的,所以其實真的很辛苦。
蚵,一年一收,夏天放去養,隔年夏天再去收成。做的好的,也有人年收入百萬,差一些的也有四、五十萬,但全靠天吃飯,天氣對他們的影響相當大,沒顧好的話,或許一家大小,這一年就要喝西北風了呢。
誰知盤中飧,蚵蚵皆辛苦丫!!!
特製臉盆冰箱。
超快變冰的!
這樣超大的冰塊,應該就只有漁村會有吧!基隆崁丫頂也買的到這樣的冰塊,但極少看到有人這樣冰飲料,但真的挺好用的,而且天氣熱,還可以洗手、洗臉。
這盆水,如果拿來挑戰最近超火紅的「冰桶大挑戰」應該很猛!!
在這,普渡完,家家戶戶門口就都會擺個幾張大圓桌,等等準備開飯。
這天的晚餐,整個村子大家是都不煮的,直接交給外燴來辦。
你們一定不會相信,滿滿一桌,含湯一共11道菜,才4000大洋!!!超便宜的,在台北根本吃不到這樣的辦桌。
而這些桌椅都由包辦外燴的公司提供的。
整個村子說大大也不大,但說小,卻也不怎麼小。
上百桌的菜色,他們要怎麼把菜都送到客人餐桌上呢?
答案就是:MOTO車!!!
看到圖中MOTO車後面綁的藍色塑膠籃就是裝菜用的,是的,他們用MOTO車穿梭在大小巷弄裡送菜。
很酷吧!我看到都傻了,超強啦!
他們一定有認真研究過這個SOP,知道這樣是最有效率的。
真的是讓我這個台北俗開了眼界。
利用晚餐前的時間,來到港口,
今天的夕陽很美。
台子夕照,果然沒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