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1728N2008大邱田東峰、水尾潭西北峰、水尾潭山、老鷲尖、翠湖步道

水尾潭山 (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旅遊日期:111.01.15  天氣:晴天

旅遊路線圖:長青路國家公園別墅站10:40→興善宮10:50→八連路登山口10:55→大邱田東峰11:02→水尾潭西北峰11:25→水尾潭山11:58→老鷲尖12:40→翠湖13:20→翠湖步道入口13:35→湖東街公車站14:10

水尾潭山 (8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0:40汐止區社區巴士F909八連線(大同路汐止火車站前/寶島眼鏡前)10:40抵達長青路「國家公園別墅站」。沿著長青路往下前往「興善宮」。

水尾潭山 (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約10分鐘長青路抵達「興善宮」。

水尾潭山 (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過興善宮再往下走一小段過彎,左側有八連路二段交會。轉進八連路二段路口。

水尾潭山 (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1:54轉進八連路二段右側山坡即可看見登山口往「大邱田東峰」指標牌。一旁有SZ93/107電線桿。

水尾潭山 (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登山口翻過車道旁土堤,山路一路往下,路徑狀況極好。

水尾潭山 (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一段急降後又開始拉升,山路泥土已乾的差不多,雨天泥濘不宜。

水尾潭山 (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1:02大邱田山東峰海拔235m,有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18。林間無展望。

水尾潭山 (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一隊山友從對面走來,看來今天此路線來了不少登山客。

水尾潭山 (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芒萁路徑開始拉繩陡下。往前的山稜線卻是在腳下。

水尾潭山 (1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芒萁路陡下,路徑最近被整理過。

水尾潭山 (1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小山頭上有北市地測圖根點781。

水尾潭山 (1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路況極佳陽光溫暖、走起來很舒服。

水尾潭山 (1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這段彎危崖拉起繩索警示。

水尾潭山 (1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俯瞰底下的八連路二段風光。

水尾潭山 (1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路徑過危崖急轉陡下,沿路架有輔助繩索。

水尾潭山 (1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陡下至山谷底後再爬升,沿路來路況都相當好。

水尾潭山 (1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1:25水尾潭山西北峰海拔152m,有市18基石。山頂有幾棵松樹,林間無展望。

水尾潭山 (1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稜線再走出現一片桂竹林。

水尾潭山 (1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頭上幾棵老松樹,路面上落滿松葉。

水尾潭山 (2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 (2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頭空地前幾棵筆直細小檳榔樹,樹下可眺望水尾潭山。

水尾潭山 (2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稀疏竹林路徑轉為陡下。

水尾潭山 (2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鞍部眼前出現草坡爬升稜線,左竹林右有柚樹。右邊有寬大農路。

水尾潭山 (2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往前柚樹下休息喝水,回看農路上稜草坡處有間石砌有應公廟。

水尾潭山 (2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草坡稜線往上走。

水尾潭山 (2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稜線頂有幾棵老相思樹。

水尾潭山 (2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回看這段草坡稜線。

水尾潭山 (2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稜線頂相思樹下也是塊草地,視野不錯。

水尾潭山 (2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反影再入樹林續往水尾潭山。

水尾潭山 (3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稜線開始爬升,山徑被整理得很乾淨路況極佳。

水尾潭山 (3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壁下右繞往上。

水尾潭山 (3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登頂前的陡坡。

水尾潭山 (3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1:58水尾潭山又稱內溝里山海拔156m,有北市都市計劃處四等三角點NO.117。山頂視野極佳。

水尾潭山 (3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 (3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 (3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 (3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頂稜線續往老鷲尖,路況依然極佳、舒服慢走。

水尾潭山 (3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綠竹叉路,又往康樂街275巷左爬老鷲尖。取左。

水尾潭山 (3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出現桂竹陡爬路徑,一路上也是上上下下。

水尾潭山 (4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桂竹林路上稜。

水尾潭山 (4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上稜後山路又急轉拉繩陡下。

水尾潭山 (4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回看陡下石壁。

水尾潭山 (4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陡下後接上廢棄的小產道,沿小產道走一小段。

水尾潭山 (4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小產道續走出康樂街275巷,左邊山徑再入樹林往老鷲尖。取左往老鷲尖。

水尾潭山 (4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徑入林沿山腰緩爬而上。路況依舊清楚。

水尾潭山 (4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路況被整理的很乾淨。

水尾潭山 (4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桂竹林又出現,竹林裡再上稜線。

水尾潭山 (4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很棒的桂竹林稜線路徑。

水尾潭山 (4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通過一處土丘隘口小鞍部。

水尾潭山 (5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土路徑轉為山腰路段。

水尾潭山 (5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叉路,往前左下出八連路、右上也有一條山路應該也是爬往老鷲尖無標示。叉路口右上爬往老鷲尖。取右。

水尾潭山 (5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林間陡坡攀爬。

水尾潭山 (5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上稜線,左邊有山路來會,應該是剛剛下方那條山徑上來。稜線又是桂竹林。取右竹林稜線。

水尾潭山 (5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左繞山腰再右轉攀爬。

水尾潭山 (5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路再陡爬右轉上。

水尾潭山 (5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看見上面空地透光應該是老鷲尖到了。

水尾潭山 (5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12:40老鷲尖又稱老鷹尖、小鳶尖海拔193m,有北市三角點第55號。山頂展望不錯。

水尾潭山 (5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眺望汐萬路柯子林一帶。

水尾潭山 (6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水尾潭山 (5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枕木步道下獄叉路,左往學頭坡山稜線路右下翠湖、內溝山。取右。

水尾潭山 (6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稜線枕木步道。

水尾潭山 (6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鞍部十字叉路。往前內溝山右下康樂街275巷。取左下翠湖。

水尾潭山 (6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山溝土徑下翠湖,路況極佳。

水尾潭山 (6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沿途還植有些花木。

水尾潭山 (6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簡易木橋通過山澗。很棒的原始土路。

水尾潭山 (6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路徑沿著小溪澗一路而下,在此跨過小溪澗。

水尾潭山 (6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過小澗右岸再一路出翠湖。

水尾潭山 (6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上游小溪澗旁的涼棚休息區。四周環境整理的很乾淨,讓人感覺到輕鬆幽雅。

水尾潭山 (6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有左右環翠湖步道。再過小溪木橋左環湖步道出翠湖。

水尾潭山 (7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小溪左岸步道也是乾淨清幽,還看見有人再打掃環境。

水尾潭山 (7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寬土步道沿著淺淺溪流一路而下,小溪兩旁盡是野薑花叢。

水尾潭山 (7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走過木板橋再走回小溪右岸出翠湖。

水尾潭山 (7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土路很清幽。已接近翠湖。

水尾潭山 (7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邊叉路。右上步道爬上內溝山,往前出翠湖步道。

水尾潭山 (7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形成之初並沒有湖泊的雛形,只是北峰溪在溪床底下的小深潭。到了日據時代,益興煤礦北港二坑礦場開採了幾十年的採礦作業,從礦坑裡挖出來的棄土,任意堆放於山谷長年累月下來,成堆的棄土把山谷溪豁連結,因而導致北峰溪的溪水水道被堵塞,溪水聚集在山谷形成小湖泊,物換星移滄海桑田而形成今日的翠湖。

水尾潭山 (76).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山谷間的小湖泊,有環湖步道系統及往內溝山、老鷲尖、學頭坡山連絡步道。

水尾潭山 (77).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尾部洩水口。

水尾潭山 (78).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步道。

水尾潭山 (79).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步道二坑礦場遺址。假日遊客頗為,也是著名的賞桐景點。

水尾潭山 (80).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北港二坑煤礦最早是由日本人村山嘉吉郎,於明治34年(西元1901年)開礦,當時名為北港口炭礦二坑,之後經過政權轉移,開礦權也幾度易手,最後由益興炭礦株式會社於民國22年(西元1933年)取得開坑權,始稱益興煤礦,但一般仍習慣稱此礦場為北港二坑埤內炭孔。

由於開礦之故,吸引北市內溝、汐止八連等地農民來此當礦工,於是聯絡步道逐漸形成。直到民國59年北港二坑停止開礦,當時供人力輕便車的軌道逐漸荒廢。直到最近幾年登山風氣日盛,當年礦工上工的步道變成登山步道。

水尾潭山 (81).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福德宮。

水尾潭山 (82).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石階步道。

水尾潭山 (83).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翠湖步道出入口接上產道出湖東街5巷金龍湖。

水尾潭山 (84).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金龍湖環湖步道出湖東街公車站。結束行程。

水尾潭山 (85).JPG - 水尾潭山、老鷲尖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