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新回應!
以此報導紀念民生報對社會的貢獻,給民生報勞苦功高的記者朋友們,謝謝!「飛鷹人之母」李澄英女士本月初辭世。這是她去年在新竹舉辦義賣畫展時留影。圖中她所指的正是「穿和服的自己」。
本報系資料照片、記者張念慈/攝影
‧聯合新聞網 2005/03/21
「飛鷹人之母」李澄英女士本月6日清晨在台灣罕見的雙主震發生不久後辭世,享年75歲。
常說「人生如風箏」的李澄英出身名門,因為育有一名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的孩子,她創時代風氣之先,以家長身份創辦台灣第一個「肢體傷殘兒童重建協進會」,為爭取身心障礙者各項權益挺身而出,走出一條連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人生路。
李澄英次子周二銘才滿周歲便罹患嚴重的小兒麻痺,在四十多年前的封閉社會,她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兒子見不得人,反而鼓勵兒子發揮所長,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在台灣師範大學任教,並成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和母親一樣,助身障者一臂之力,宛若飛鷹翱翔天際。
周二銘說,母親生前常叮嚀他,「要好好照顧飛鷹人」、「飛鷹人是值得做的事」,深深影響他的一言一行。即使在後來臥病的日子裡,也常說「要告訴子孫們,做人只要行得正,必會受到肯定,自己的一生已了無遺憾!」
民國52年,台北市肢體傷殘兒童重建協進會成立。周二銘回憶,這是母親在歷經多年艱辛的歲月後,感受到家有殘兒的無助感,大膽地與台大醫師、社會局人員一起號召全國四千多戶殘兒家庭一起成立的組織;母親曾告訴他,當時為成立組織,挨家挨戶拜訪,飽受白眼與閉門羹的經驗,都沒有讓她打退堂鼓。
李澄英擔任協進會多屆理事長,大力倡導身障者的醫療、就學、就業、婚姻的權益,還曾代表出席在日本大阪舉行的身障者兒童復健會議,並奔波於企業界募款,免費為身障者身體檢查,提供復健器具及設置獎學金,每年定期為身障者舉辦旅遊、繪畫、書法、歌唱比賽,又組成身障者童子軍。
最令周二銘欽佩的是,4年前母親與老友共同習畫,從未接受過正統美術訓練,卻畫出充滿生命力的粉彩畫作,她在聽說植物人安養的故事後,深受感動,去年捐出畫作義賣。
李澄英是在去年母親節榮膺「全國十大愛心媽媽」並獲總統召見後的第2天,發現已罹末期肺癌,不久於人世。告別式將於本月23日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行。周二銘說,母親常說「人生如風箏」,希望大家一起來祝福篤信佛教的母親再次飛行,展開新的旅程。
【民生報/記者梁欣怡報導/200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