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1653脊醫: 脊醫才會知的祕密
最近和大家分享「脊醫才會知的秘密」這本書,有網友問我說:「脊醫」是什麼? 我才突然發覺… 咦~~對耶! 我好像沒有好好介紹「脊醫」讓大家知道耶!! (哈)
「脊醫」呢,是「脊骨神經醫師」的縮寫,英文是chiropractor,學位是doctor of chiropractic (D.C)。
老實說,因為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關係,不是每個地方都會有「脊醫」,光是學校的分布,就是以英語系國家為主,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而也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和制度不太一樣,所以對於「脊
醫」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
以我過去居住過的加拿大來說,每個省份都還有自己的一些規定。在安大略省,非「博士」類的醫療專業人士,在法律上被允許可以直接稱為”doctor”(醫師)的只有五種身分,分別是: chiropractor (脊醫)、dentist (牙醫)、medical doctor (西醫)、optometrist (驗光醫師)和psychologist (心理醫師),其他的省分則是還可能包括veterinary medicine (獸醫師)、podiatry(足醫師)、pharmacy (藥學醫師)等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title)
安大略省Regulated Health Professions Act, 1991: http://www.ontario.ca/laws/statute/91r18#BK29
「脊醫」的發展,以亞洲來說,就是香港發展的較為領先。也感謝香港的脊醫前輩們,讓英文的chiropractic有了中文的翻譯和名稱。
在台灣,大家對於「脊醫」的認識還很陌生 (台灣目前還沒有官方的翻譯),所以許多人會將「脊骨神經醫學」當做「整脊」、「復健」或是「推拿」、「脊椎按摩」。其實,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回來台灣的初衷之一:把脊骨神經醫學介紹給台灣。這是一門真的可以幫助很多人的醫學,可惜大家還不夠了解,所以我不務正業了十年的時間(哈哈),上節目、廣播、演講、出書等,讓大家能夠更認識「脊骨神經醫學」。
這次「香港執業脊醫協會」出的這本 「脊醫才會知的祕密」 ,幾乎將我這十年來不務正業的「秘密」內容公開了,哈! 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推薦這本書的原因,還沒有看到這本書的朋友,相信我,他很物超所值喔!!!
新書資訊在這裡↓↓↓↓↓
http://goo.gl/BtSv1c
訂購資訊在這裡↓↓↓↓↓
https://goo.gl/FjWUDo
目錄在這裡↓↓↓↓↓
目錄
• 推薦序
• 主席的話 / 主席序
• 編者序
•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的起源
•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 (C.D.A.H.K.) 簡介
概述篇
• 脊科治療與自主神經
• 神經系统 主宰生命
• 交感神經,器官系統之開關掣
• 「從內而外」醫學—脊科醫學 啟動原創力
兒童及青少年篇
• 嬰孩為何腹絞痛?
• 兒童斜頸個案分享
• 哺乳困難與脊骨神經科
• 認識脊椎側彎
• 脊椎側彎不稀奇
• 過敏症狀或因脊骨起
• 大腦發展不協調或致過度活躍症 / 專注力不足
• 中樞神經不健全是自閉症成因
• 寶寶遲遲未識行?腦部脊椎發育有影響
• 改善寒背,改正姿勢
• 寒背的成因 (編註: 香港寒背=駝背)
• 智能電話趨頸椎錯位年輕化
成人篇
• 五星級的工作環境
• 正視頭痛問題 揪出痛楚元凶
• 頸椎源性頭痛和緊張性頭痛治療
• 虎背熊腰可能與脊骨錯位有關?!
• 沒有不蹺腳的理由?
• 姿勢不當引起坐骨神經痛!
• 防患未然 手腕勞損勿輕視
• 手腳遇麻痺 要快快睇脊醫
• 牙骹有問題 原來是頸椎錯位
• 頸椎退化年輕化
• 脊椎問題潛伏 駕駛人士要注意
• 年輕人:別讓電子科技控制你
• 上班族慎防椎間盤突出陷阱
• 紓緩痛楚 按摩有效嗎?
• 交通意外常見後遺—馬鞭式創傷
• 脖子、肩膀或手臂感到沉重、無力、疼痛、麻木或刺痛?
• 工作場上常見的—頸源性頭痛
• 急性腰痛你要知
• 不能輕視「瞓戾頸」(編註: 即台灣俗稱落枕)
婦女篇
• 準媽媽的痛
• 家庭主婦與肌腱炎
• 重複工作可導致「媽媽手」
• 經期腰背痛切忌亂按摩
• OL 痛症多 脊椎健康響警號
• 穿着高踭鞋易患腰背痛 (編註: 即高跟鞋)
長者篇
• 應及早預防骨質疏鬆
• 正確認識骨刺
• 骨刺解碼
• 骨剌不一定可怕
• 膝退化有辦法醫
• 針對高血壓而進行的脊科治療
其他篇
• 動物脊科醫學
• 莫名不適痠痛?可能回盲腸瓣膜有異常
• 不可不知的運動「傷」機
• 運動創傷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