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11513COPD
COPD好發在冬季 預防趁現在
冬季是COPD的好發期,有COPD的患者,趁現在每天依照醫生指示做肺部復健運動,才能夠自由運用,在冬季氣溫變化大、呼吸急促時才可控制自己的呼吸,而老菸槍應及早戒菸,避免COPD及其共病一個個找上門!
-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
- 通常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的症狀,最後可能導致全身病變。
- 而「吸菸」及「二手菸」就是造成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因。
- WHO統計,全球有2.1億人罹患COPD,死因排名第四位,是最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在臺灣,COPD更是十大死因的第七位,40歲以上成人中,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病,但就診率僅有2%。
- 與大多數慢性疾病一樣,COPD無法完全根治,但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及惡化速度。
COPD有哪些病徵?
- 最明顯的病徵就是「慢性咳嗽」、「多痰」,還有「呼吸困難」。
- 在惡化期或併發感染時,痰量增加、咳出膿痰,甚至喘不過氣來。
- 呼吸較困難的情況也會逐漸加重,終至影響日常活動,連起身活動都喘!
- 隨著病程進展,每次急性惡化期的間隔時間會愈來愈短,可能會產生很多共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憂鬱症、貧血及營養不良等;且嚴重影響肺部的健康,嚴重者可能致命!
造成COPD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1.「吸菸」為造成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因:
菸品內含數百種有害物質,會損害肺部原本的抵抗力,造成慢性呼吸道發炎,使痰液堆積不易排出,而致感染。長期下來呼吸道與肺泡變形,導致呼吸困難。
- 2.「二手菸」及空氣汙染:
二手菸及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工作環境中的粉塵等有毒氣體會傷害肺及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使肺部黏性分泌物增加,造成慢性咳嗽,使痰不易排出。
- 3. 感染及過敏:
兒童時期嚴重呼吸道感染、長大後嚴重肺部感染後,氣喘及過敏體質易形成慢性呼吸道受刺激。
- 4. 老化:
肺功能退化所致。
COPD和氣喘一樣嗎?
因COPD初期症狀與氣喘相似,因此輕中度COPD常與氣喘混淆,以下為簡單的判別準則:
氣喘 | COPD | |
發作年齡 | 通常發生於幼年或青少年 | 通常超過40歲 |
病因 | 過敏性發炎 | 慢性發炎,吸菸為主 |
喘 | 有時正常、有時發作 | 持續性或輕或重 |
咳嗽狀況 | 常發生在夜裡,痰量較少 | 與時間較無關,痰量較多 |
疾病進程 | 長大後,有時會好轉 | 持續惡化 |
-------------------------------------------------------------------------
【資料來源】
1.行政院衛生署:台灣e學院-氣喘及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第二篇:慢性阻塞性肺疾診療指引
2.成功大學護理系老人照護團隊-銀髮族樂活網
3.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友會
4.台灣呼吸治療學會 http://www.tsrt.org.tw/mainPage_new/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
---|---|
![]() |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疾病分類 | 胸腔醫學 |
ICD-10 | J40 –J44 , J47 |
ICD-9-CM | 490–492, 494–496 |
OMIM | 606963 |
DiseasesDB | 2672 |
MedlinePlus | 000091 |
eMedicine | med/373 emerg/99 |
慢性阻塞性肺病(英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縮寫為COPD), 亦可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炎 (COLD)或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COAD),常簡稱為慢阻肺。COPD是阻塞性肺炎的一種,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氣流受限,病情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加重。 COPD的主要症狀包括呼吸短促、咳嗽和喀痰。[1]許多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同時也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
吸菸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對次要的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和遺傳等[3]。在發展中國家,導致空氣污染最常見的原因是烹煮及供暖爐火的通風不良。長期暴露在這様的環境下,會使肺部產生炎症反應,並導致氣流通道變窄及肺組織功能障礙,即肺氣腫。[4] 這一診斷是以肺功能測試所給出的空氣流通不良為准.[5]。肺氣腫與哮喘有所不同:哮喘可透過藥物治療改善,而肺氣腫即使在藥物治療的幫助下,氣流減少也不會有明顯改善。
儘量減少暴露於誘發性的環境可有效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包括儘可能地減少吸菸頻率和改善室內外的空氣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方式包括 戒菸、接種疫苗、肺康復治療,以及常用的各種吸入性支氣管擴張藥和皮質類固醇。有些患者還需要長期供氧或肺移植。[4] 在遇到急性發作的患者時,可採取加大藥物用量以及住院治療的方式。
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有大約3億2900萬,換句話說全世界有百分之五的人患有此病。2012年的統計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三大病症,死亡人數超過300萬。[6]這樣的高死亡率是由於吸菸人數的陡增以及某些國家的人口老齡問題。[7]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了2.1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8]
病情徵兆和症狀
![]() |
|
播放此檔案時有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 |
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見的症狀是多痰、呼吸短促和持續地咳嗽[9],這三種症狀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2],並會隨著時間流逝病情加重[4]。目前還不清楚是否存在不同類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3]。根據以往的記錄,慢性阻塞性肺病分為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兩種,然而,肺氣腫更多的是對肺部功能變化的闡述而不是一種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僅僅只是一個症狀的參照體,它可能誘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病[1]。
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的第一個症狀就是持續性的咳嗽。當這種症狀持續兩年,並且每年持續咳嗽的頻率超過3個月,並伴有多痰,又找不到其它解釋,那麼這就是理論上的慢性支氣管炎。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完全暴露出來以前,上述的症狀極有可能發生。 咳嗽的帶痰量在一天之中也會有所變化。 有些患者甚至不咳嗽,或只是偶爾咳嗽,並且咳嗽的頻率也不高。 有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的咳嗽還會被誤認為「吸菸者的咳嗽」。 由於社會和不同文化的影響,患者會吞痰或吐痰。 劇烈的咳嗽還有可能導致肋骨骨折或暫時失去知覺。 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咳嗽都有一個長期患普通感冒的病史。 [9]
呼吸短促
呼吸短促是最困擾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症狀[10]。患者通常這樣描述它:「我的呼吸太費勁兒了」、「我喘不過氣了」又或者「我不能呼吸到足夠的氧氣」。[1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說法。[9]呼吸短促加劇的情況主要發生在需要長時間用力時,並隨時間病情加重。[9]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後期,呼吸短促在休息時也會出現。[12][13]出現這種情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通常都有焦慮的性格和低質量的生活水準。[9]許多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後期患者都通過噘唇呼吸,然而這會加劇某些患者的呼吸急促症狀。[14][15]
其它病徵
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而言,有可能呼氣需要的時間比吸氣要長。[16]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胸悶。[9]但這並不多見,而且其他病也可導致胸悶。[10]那些有阻塞性氣流問題的患者可能會伴有喘鳴 或者在用聽診器檢查患者胸部時,會聽到患者吸氣減少的聲音。[16] 雖然桶狀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個徵兆,但這種情況也並不常見。[16]隨著病情加重,某些患者呼吸不得不採用三腳架姿勢[2]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後期會導致肺部高壓,這將引起心臟右心室。[4][17][18] 這即是肺心病,會導致[[外週性水腫 |腿腫]][9]和頸部血管突出。[4] 與其他肺部的疾病比,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誘發肺心病的主因。[17] 自從大量使用氧氣療法後,肺心病發病率有顯著減少。[2]
由於其他誘因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都不會單獨發作。[3] 這些帶危險性的誘因包括: 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症、肺癌、焦慮症 以及 抑鬱症.[3]那些重度患者還會常常覺得 累。[9] 手指甲杵狀 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特有的症狀,相反,更應考慮是潛伏的肺癌的徵兆。[19]
病情發作
急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從理論上定義為,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出現的加劇的呼吸短促、咳痰量劇增、痰的顏色改變(從無色變至綠色或黃色)或是加劇的咳嗽等等附加症狀。[16] 急性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可同時與加強的呼吸徵兆同時出現。比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劇、流汗、呼吸肌肉明顯運動,發紺以及神經錯亂或者在病情嚴重時的一系列的呼吸掙扎行為。[16][20]在用聽診器檢查患者時,還有可能聽到肺部的撕裂聲。[21]
發病原因
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是吸菸,在某些國家,這一主要原因表現為長期暴露於室內爐火的污染源。[1] 由後者誘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還會潛伏很多年。[1] 基因也會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率。[1]
吸菸
從全球的範圍來看,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首要罪魁是抽菸。[1] 約占吸菸總人數百分之20的菸民有很大基率患慢性阻塞性肺病,[23]而其中那些終身菸民,有一半的人都將患慢性阻塞性肺病。[24]在美國和英國,百分之80至95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是菸民。他們或正在吸菸,或曾吸菸[23][25][26]。而長期暴露於煙環境則會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27]。需要說明的是,面對吸菸的危害性,婦女比男性更脆弱[26]。在非吸菸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 被動吸菸 誘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占了20%[25]。其他類型的抽菸,像大麻,雪茄及水管煙,也是誘因之一[1]。孕婦抽菸還有可能增加嬰兒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1]。
呼吸胸腔科劉振盛醫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多發、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世界各國對COPD都給予高度重視,原因在於COPD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COPD的致死率居第4位或第5位。
「慢性阻塞性肺病」為「一種呼吸道通氣障礙,具有非完全可逆性,及漸進性惡化的特質。這種通氣障礙與呼吸道發炎反應有關,而導致呼吸道發炎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肺暴露在有害的空氣粒子」。簡而言之,肺長期接受空氣中的有害粒子,尤其是「抽煙」,導致呼吸道產生發炎性反應,發炎細胞增加,釋放許多發炎介質及蛋白酵素,刺激腺體細胞產生痰液,病人於是會有慢性咳痰的現象,稱之為「慢性支氣管炎」,蛋白酵素破壞肺泡間質彈性組織,於是肺的彈性伸縮功能被破壞,氣體容易進不容易出,肺泡容積變大,於是吸進的空氣量越來越小,病人於是產生氣促或喘的現象,稱之為「肺氣腫」。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的病理學改變包括可逆的部分和不可逆的部分。其中可逆部分是支氣管內炎症細胞、黏液和血漿滲出物的聚集、外周和中央氣道平滑肌的收縮、以及運動狀態下氣道的過度充氣等;不可逆的部分是氣道的纖維化與狹窄、保持小氣道開放的肺泡支撐作用消失、肺泡結構破壞使得肺彈性收縮力下降等。
COPD是包括了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部分氣道阻塞不可逆的支氣管哮喘此三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綜合與重疊。為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COPD雖然是氣道的疾病,但對全身的系統影響也不容忽視。 任何有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呼吸困難,或伴有引起COPD的有害顆粒和氣體的接觸史(吸煙、職業暴露和空氣污染等)的病人都應被考慮患有COPD的可能性。具有COPD家族史、過敏史、氣道過度反應或哮喘病史、早產兒及幼年反覆氣管肺感染史、生活水平低下、吸煙和有害物質職業接觸史的人群,均屬於COPD的易感人群或高危險群。但是有多達三分之二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風險因子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這種疾病。
事實上,有些一直在心臟科就醫的老人家,抱怨著血壓控制得宜,也無心肌缺氧跡象,仍覺呼吸困難,轉診胸腔科才證實COPD,進而得到較適當的治療.最新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老菸槍之中,約有五分之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但只有三分之一曾被確診為這種常見的肺病。最容易與此疾病混淆的其他疾病主要為心臟衰竭、支氣管性氣喘及支氣管擴張症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險因子:
1. 吸菸或二手菸 2. 空氣污染 3. 呼吸道反應過強:如哮喘、特異體質。 4. 性別:男性較易罹患阻塞性肺病。 5. 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缺乏症。
臨床症狀:
1. 咳嗽 2. 呼吸困難 3. 呼吸過速 4. 厭食 5. 倦怠 6. 虛弱無力 7. 體重減輕 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其實相當簡單,具體的抽煙史或工作史(工作時需曝露在有害的微塵粒子中),胸部X光片及肺量計(Spirometry)的測定對確定診斷是必要的,任何考慮可能患COPD的病人都應進行該項檢查。應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後,一秒鐘用力呼氣量與用力呼氣量比值(FEV1/FVC)<0.7者可確立COPD的診斷。同時該項檢查還可以評估COPD的嚴重程度。
分期 |
一秒鐘用力呼氣量與用力呼氣量比值 (FEV1/FVC) |
一秒鐘用力呼氣量 (FEV1) |
0級 : 有COPD的危險傾向 |
>0.7 |
≥80% |
輕度 |
≤0.7 |
≥80% |
中度 |
≤0.7 |
50%~80% |
重度 |
≤0.7 |
30%~50% |
極重度 |
≤0.7 |
<30% |
0級病人有咳嗽、咳痰的臨床症狀,肺功能在正常範圍以及臨床上還存在一些有明確吸煙史或接觸有害氣體史,而沒有或幾乎沒有症狀,肺功能檢查符合COPD的病人,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部分病人佔病人總數近20%,是不可忽視並必須給予干預和管理的,儘管他們多為輕度COPD。 病患通常至中重度以後才會尋求治療,但已喪失先機,不可逆的呼吸道及肺泡的破壞已然產生。更甚者因為呼吸道的感染,心臟衰竭,或其它對身體產生的負荷增加(癌症、氣胸、新陳代謝異常等),病患的呼吸平衡破壞,吸氣急促,吐氣短淺,因而造成二氧化碳堆積,缺氧產生,進而昏迷、呼吸衰竭。上述情況在各醫院的急診室,履見不鮮,對於個人、親友及社會整體都是相當沈重的負擔,怎可輕忽!
在確定COPD診斷之前進行鑑別診斷是必需且不可少的。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泛細支氣管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胸部X光檢查對上述疾病的鑑別診斷有重要作用。
COPD治療包括早期干預、穩定期治療、急性惡化期治療與呼吸衰竭搶救。 早期干預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戒菸,目前為止,吸煙仍被認為是導致COPD的主要誘因,儘管吸煙病人中僅20%~30%患COPD,然而COPD病人中吸煙者的比例高達78%。研究證明,任何年齡或菸齡的病人在戒菸後都可有效地減緩FEV1下降和病情發展的速度。所有吸煙者都需要得到戒菸教育和治療。吸煙者的吸煙依賴性治療包括社會的支持,尼古丁替代療法,耐煙盼及戒必適等。治療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任何戒菸失敗者都需要得到再教育和再治療,醫師應不放棄任何宣傳教育和治療的機會。即使是藥物戒菸,其費用也要比治療吸煙所致健康損害的費用省很多。
穩定期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補充氧氣、復健和肺的手術治療等。藥物有支氣管擴張劑,如口服或吸入β受體激動劑和M受體阻斷劑、茶鹼類口服藥和β受體激動劑與類固醇的聯合吸入治療。吸入類固醇治療COPD只是近幾年的事情。研究發現類固醇可以作用在COPD性炎症的多個環節,在穩定期病人中,可以小幅度地增加FEV1,改善支氣管的反應性;在重度COPD病人中,可以減少急性加重的次數。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治療的療效優於單一藥物治療,尤其對中重度病人,可減緩肺功能下降,甚至降低死亡率。抗氧化劑的應用與近年COPD病理損害過程的研究有關。研究認為,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在COPD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動脈血氧分壓<55mmHg者應給予長期補充氧氣,目標是使病人在任何狀態下(包括運動、活動與睡眠)的動脈血氧飽和度>90%。有呼吸困難或運動活動受限的病人要進行復健治療,包括採用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呼吸肌鍛煉和體力鍛煉。
另外COPD的病患應極力避免呼吸道感染,每年宜接受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甚至應考慮肺炎疫苗注射。
手術治療是COPD治療的一大進展,包括肺大泡切除、肺減容和肺移植。支氣管鏡介入性放置活瓣肺減容術的開發應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嚴格限定治療適應症和嚴格選擇病人,並要充分評估手術的危險性。目前為止,究竟病人會從手術中獲得多少益處仍在臨床研究中。
病人平日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程度加重被定義為COPD急性惡化。應根據急性惡化程度,結合病人COPD的嚴重程度、合併症情況和以往加重頻率與嚴重程度,對病人進行針對性的治療。COPD急性惡化又被分為Ⅰ、Ⅱ、Ⅲ級。Ⅰ級病人採用門診治療,而Ⅱ級病人以住院治療為主,Ⅲ級病人是重度加重,需要ICU搶救。治療措施遵循3級分級而有所區別,包括補充氧氣、支氣管擴張劑。抗生素治療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並結合當地的細菌抗藥情況進行。口服或靜脈使用類固醇同樣要根據病情的需要來確定用藥劑量、給藥途徑和療程,另外,有可能用上呼吸器。 COPD病患多為老人,難免有些共病,因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病故者不在少數,臨床治療上如何選擇藥物,及定期追蹤胸部X光,肺活量等,是醫師必須熟慮的課題,以求對病患最佳的照顧。
保健一般是病患最常關心的議題。首要仍然是「戒煙」,其次走路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可增強下肢的肌力,「深呼吸緩吐氣」類似氣功中的吐納,對於氣體交換或許有幫助。健身操對於上肢肌內呼吸肌也有所助益,加上均衡飲食及健康的生活態度與習慣,我想這是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最佳諫言。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多喝水,可使痰液變稀
2. 可利用蒸氣吸入,可稀釋痰液幫助痰液咳出
3. 常作深呼吸並咳嗽,以清出喉中的痰
4. 充分休息及睡眠,避免過度疲倦,保持情緒平穩
5. 不可隨便吃安眠藥或鎮靜劑
6. 飲食宜少量多餐,勿吃太飽;多吃蔬菜,避免便秘
7. 避免重棉被蓋在胸上
8. 學習縮攏唇式呼吸:由鼻子吸氣,由嘴唇像吹蠟燭一樣的慢慢“吹”出氣
9. 如呼吸困難可採直坐,身體前傾坐著或半臥等姿勢緩解
10. 爬樓梯:站立時吸氣,上下樓梯時呼氣
11. 至寒冷的戶外要用圍巾、口罩遮住口鼻
12. 感冒流行時,勿至電影院、菜市場、公園等公共場所
13. 依醫囑服藥,有痰量增多、顏色變灰變黃或胸痛、呼吸困難加重等不適,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