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32130白露濕答答,2招防濕病上身 ...☆
白露濕答答,2招防濕病上身
(2022年9月7日是節氣「白露」)
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是白露,這名字饒有「詩」意,可是本質卻是「濕」透了。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提醒,從大暑到白露這段夏秋之交,主氣在濕,也是全年濕氣最盛的時候,如果不注意身體的排濕,濕病就很容易上身。
我們居住的環境如果濕度過大,會抑制人體的散熱,例如夏天會有揮不去的悶熱感,讓人變的煩躁;在冬天卻會加速熱的傳導,讓人感到陰冷和抑鬱。而白露過後的天氣轉涼,氣溫下降,濕氣也從濕熱轉化為濕冷;濕邪還會化成身體的濁氣、濁物,長久傷害人體,一年四季都能使人發病。
濕邪化為白露之氣,生病的人變多了
中醫指出「濕為陰邪,傷人之下」,濕氣是導致人體發病的陰邪,會耗損人體陽氣。濕邪具有重、濁、黏、滯的特性,所以濕會往下走,濕病也大多會犯下,像是下肢水腫、足癬、關節炎、風濕病等,其實都是濕邪在作怪。
而白露之後,就要開始進入典型的秋季氣候,秋燥變得更加明顯。也因為濕度變低,人體上呼吸道粘膜水分散失的快,就會感到口乾舌燥,聲音嘶啞,咽喉腫痛,乾咳或鼻出血等,還很容易感冒。
也就是說,濕度過高,容易孳生各種病黴細菌傷害人體;而濕度過低,又會傷人津液。黃帝內經也說了,「秋傷於濕,冬必咳嗽」,所以每逢夏秋之交,患有傷風感冒、腸胃毛病、皮膚過敏、慢性氣管炎等疾病的人數大增,對身體調節能力是一大考驗。
養生專家白雁提醒,現代人工作生活模式轉變,動腦多、運動少,長期待在密閉有空調的室內,濕氣容易淤積在體內,久而久之造成臟腑功能減弱或異常,進而百病叢生。建議這段期間更要多多慢運動健身,一來疏通氣血,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二來紓解壓力,增強自身免疫力和對抗環境的適應力。
白露節氣養生TIPS:
①調理三焦經,濕邪不入脾
人體脾臟最怕濕,濕邪入脾會引發體內氣血不暢通,身體運化功能失常,首先損傷的就是腸胃機能,會出現胃口不好、腹滿腹漲、排便不順、倦怠乏力、手腳冰冷,並且濕氣代謝困難,常有水腫情形,就形成了脾虛體質。
要改善脾虛體質,白雁建議從調理三焦經開始,三焦經主一身之氣,負責血氣運行的要道,只要氣調順了,自然身體運行無阻。平時可以多按摩手上的合谷穴、內關穴,及腳底的湧泉穴來幫助調理三焦經。另外就是早睡,晚上9點過後以輕鬆舒緩的心情準備入睡,有助三焦排毒,也能提高睡眠品質。
②身體動起來,濕濁排出去
白雁指出,人體水液代謝功能太差,濕濁就排不掉,所以要提升身體的排濕能力,第一原則就是要讓身體動起來,讓脾胃活化起來。慢運動對這方面的幫助非常明顯,很多人每天早上慢動10分鐘後,先打嗝,然後開始放屁,接下來就會想要大號,這樣的疏通讓身體每天都順暢無阻,就不會有黏液死水淤積在體內。
大圖圖片來源:Flickr
以上心得均屬個案。所有範例均是氣功練習配合正統醫療全面養生之結果;氣功練習在於強身保健,無任何醫療行為及承諾。本協會不建議學員放棄正規醫療治療,您所練習的氣功目的在於強身健體,並不能取代您現在進行的任何醫療行為。
文章出處:https://e-qi.org/white-dew
文章網址:https://blog.xuite.net/ct0118b/twblog/590004449
感恩 白雁家族 大師姐 分享
202109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