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1702為什麼拼命學習沒有用?懂得暫停學習效果才更好!
為什麼拼命學習沒有用?懂得暫停學習效果才更好!
2023-01-31 10:00 uMedia_聯合電子報
從小到大,我的數學成績一向不怎麼出色,大學推薦甄試時,我所有科目幾乎都將近十級分,但就是數學只有慘澹的兩級分。但,我不是不努力。事實上,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數學;甚至,我比其他科目都還要投入更多心力在數學上。
我爸媽花了大把錢,讓我去上所謂的菁英數學班。每天下課後,我花了很多時間拿補習班講義練習解題,尤其是老師強調的高深題型,即便一次又一次錯,我還是繼續練習解題。但,數學成績就是從來沒有好轉過。
這樣的我,人生當中,卻也曾經拿過全班數學最高分,在高一上學期末考打趴了班上的數學小神童。
秘訣是什麼?其實,是因為我抱著放棄的心態,把補習班講義、測驗卷全部都放一邊,我只專心看老師每天教的課本範圍,練習解答課本後的習作。
【推薦閱讀:怎麼開始閱讀並持續閱讀?三個思考步驟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不忙著解題,時間變多了,思考的機會也變多了。遇到不懂的,我就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題型要這樣寫?課本例題的邏輯怎麼解的?如果換成別的方式,也可以這樣用嗎?
本來以為,每次看的內容那麼少、解的題型那麼基本,我的數學成績一定是史上最低分;沒想到,最後成績竟好到跌破老師和我自己的眼鏡。很可惜的是,當時的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會考高分?我到底做對了什麼事?所以,那次考試後,我又開始回去解資優考題,當然最後的下場大家也就知道啦。
最近,在「大腦喜歡這樣學(強化教學版)」書中,提到了什麼是主動學習?如何善用主動學習,讓學習效果更好?我終於找到自己當年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最近,正是孩子期末考的時間,我將書中提到的重點,簡單歸納成三個學習謬誤,我們一起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犯了這些錯?
▋學習謬誤一:主動學習效果最好?
孩子總是犧牲假日,自動自發念書;我們利用通勤聽說書、下課下班後還精進才藝學第二外語……,幾乎所有時間都貢獻給學習,真是太棒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的身旁,應該不乏這種超認真的主動學習者。很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這樣超認真的主動學習者,都能考到好分數、職能技巧顯著提升。為什麼?因為資訊太滿、太快、太雜,人的記憶區根本存放不了。
雖然考前通宵熬夜可能可以考取好成績,但這些知識僅能進入短期記憶區,不久就被遺忘了。越是積極、越想把資訊裝好裝滿的主動學習,反而讓學習效果變更糟。
【推薦閱讀:怎麼鼓勵孩子學習?那些考試不順利的歷史名人教你的事!】
▋學習謬誤二:重要的資訊多念幾次就不會忘?
除了短期記憶區,我們會將記得最特別的資訊,通過「海馬迴」存放在大腦的倉庫中,成為腦部的「長期記憶」。但,不是所有的重要資訊,進入長期記憶區後,就不會被遺忘。資訊需要經過整理,如果不懂得歸納分類,最後終將被海馬迴遺忘。
到底多久該整理一次學習內容?「大腦喜歡這樣學(強化教學版)」建議,可以使用「年齡+1」的時間來估算。例如針對13歲的孩子,大概只能接收14分鐘的內容,所以每14分鐘就該整理一次學習內容。
【推薦閱讀:如何拯救菜英文?怎麼找到好老師?自學秘訣、三大關鍵筆記起來!】
但,這個計算方式不是無限擴張。以成人來說「最多不要超過25分鐘」,每25分鐘就該整理一次,海馬迴才有時間把短期記憶,放進大倉庫吸收,成為長期記憶。
重要的資訊多念幾次就不會忘?答案是依然會遺忘。要讓重要的資訊,不容易被遺忘,我們必須學會「整理」學習的內容。在恰當的時間,幫接收的龐雜資訊,做妥善分類管理,例如把100個關鍵字,濃縮成三大重點,未來在提取回憶學習內容時,才能更輕鬆有效。
▋學習謬誤三:全心投入學習效果最好?
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極度推崇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的學習態度。東漢時的孫敬,為了不讓打瞌睡影響學習,把頭髮綁上繩子吊在在房子屋樑上,只要打盹頭一低,繩子就會拉扯頭皮,痛到醒來只好繼續念書。戰國時期的蘇秦,則是只要念書念到想睡覺,就拿起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痛感讓他精神大振,就可以繼續念書。
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崇敬這樣變態的學習方式啊?把讀書的愉悅,和被懲罰的痛苦做連結,到最後,我們只會討厭學習而已。
【延伸閱讀:筆記做一堆,想用時卻找不到?防彈筆記法教你三個聰明歸納術!】
全心投入學習,是一種態度。但操作方式,我們可以更符合人性,和科學根據。根據「大腦喜歡這樣學(強化教學版)」,要達到學習的高效成果,關鍵就是「休息」。
例如:充足的8小時睡眠、適當的15分鐘小憩、短暫的20至40秒暫停。讓自己喘口氣,趁著機會問自己「我真的懂了嗎?」「今天我學到什麼?」「如果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我會怎麼說這件事?」
全心投入學習絕對是好事,但記得要善用主動「創造暫停」,學習效果才更好!
最後,讓我們試著歸納一下這三個學習謬誤:
學習謬誤一:
主動學習效果最好?答案是,越是積極、越想把資訊裝好裝滿的主動學習,反而讓學習效果變更糟。
學習謬誤二:
重要的資訊多念幾次就不會忘?答案是,我們必須學會「整理」學習的內容,才不容易遺忘學習資訊。
學習謬誤三:
全心投入學習效果最好?答案是,要達到學習的高效成果,關鍵就是善用主動「創造暫停」,學習效果才更好!
透過認清、破除這三個學習謬誤,我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大腦倉庫做最好的分類管理,讓學習可以更輕鬆愉悅。
也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孩子,別只懂得傻傻拼命學習,懂得暫停,學習效果才更好!
【推薦閱讀:講那麼多次都學不會?!掌握三大關鍵,幫孩子學習更輕鬆】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新聞工作者、作家、部落客、大學和機構講師。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及攝影獎、家暴及兒少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等得主。著作「跑新聞看社會」、「發現愛的角落」、「小記者所見所聞」。部落格「小記者所見所聞」890萬點閱、臉書「失敗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