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一直以來,自由的代價是昂貴的。
要在金融市場生存,心理素質一直是個重要的考量。有人一輩子追尋穩定的分析方法與操作模式,每天分析研究,但真正上戰場時,往往就是「我就知道」、「好可惜」、「又犯了一樣的錯」來收尾,原因就是無法完整的執行好交易計畫。這無關交易技術,而是交易員的心理面到底是否健全。
在看程式績效報表裡,最常被提到的數字之一就是MaxDD ( Max DrawDown ),最大連續虧損。意思是指,這一支策略裡績效回落的幅度是多少。在Multichart的績效報表裡描述這個值有二個,一個叫最大策略虧損,一個叫最大平倉虧損。這二個差別在於,最大策略虧損包未實現的獲利值。一般而言,持倉時間愈短的策略模組,這二個值會相近不遠。而最大策略虧損通常會較最大平倉虧損大。
演講上很多朋友想要了解新手如何開始實作程式交易,其實短短的時間很難交待清楚。因為這些細節我必須花3天的時間,2個月的訓練,才能把我想交待的說明清楚(還不保證大家能吸收)。寫這些文章希望讓想要進入程式交易的朋友,有個簡單的概念與流程。
上次聽完自由人前輩的分享後,一時興起答應了朋友也要分享Parkson前輩演講的心得,這次的主題是程式交易,反而對我來說,更不容易整理。因為程式交易看似簡單,但背後的細節又很難一言二語的交待清楚。同樣的,前輩內容想傳達的訊息也許簡潔,但我延伸的想法與推論可能又太跳,實在是很難系統的表達。我只能說,我盡量的分享,希望帶給大家一點思考的空間。
Walk-Forward的觀念,其實已經很普及,但做法上不外乎就是取某段期間樣本內的資料,來測試其它期間的適用度。舉例:2008-2015樣本內最佳化,來看2001-2008,2015-2017的績效表現是否可以維持一致性。符合這種條件下的參數,的確有機會拉長策略的生命週期。但其中的小疑問就是,何時要再進行最佳化 與 樣本內外的資料何時重新調整?
很多人問我,對於今年5月期交所將新增台指期貨盤後盤機制,程式交易是否改重寫策略或是修正?
姓名:秉達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