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41258慟母喪

前言
家母於上﹝11﹞月29日下午在高雄家中用晚餐時,不慎因食物阻塞喉嚨造成腦部缺氧,經緊急送醫搶救無效,延至30日上午十時三十七分安祥中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八歲。為了紀念母親一生為這個家的辛勞付出,我們兄妹決定共同來寫一篇感念慈母的文章,內容描述慈母的生平事略,及其「母德懿範」之種種事蹟,以作為我們家族後世子孫永遠的楷模。這一篇懷念慈母的文章,同時也在2007年12月12日上午慈母的告別儀式中由禮儀師以莊嚴哀悽的語調宣讀。另外,由於長孫易遠及長孫女易涵人在美國工作,一時不及趕回奔喪,所以各寫了一篇追思奶奶的短文,並於奶奶的告別儀式中由另外兩位孫女易鴻及易儒代為宣讀,場面倍極溫馨及哀榮。上圖為慈母於1999年中家人為她老人家慶祝八十華誕時與六個內外孫的合影。
吳張秀芳女士生平事略
母親吳張秀芳女士于民國九年六月四日生於安徽省桐城縣樅陽鎮的一個小康家庭,家裡世代務農,母親排行老么,上面兩個哥哥及兩個姐姐。母親小時候雖然當時風氣閉塞,未能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但是母親生性聰穎、乖巧、孝順又喜歡助人,所以在長輩及鄰居們的眼裡,一直深獲大家的疼愛。母親兒時就知道幫著家裡打點內外,從不叫苦。及至稍長,外祖父視母親有管理的天份,因此將家中土地收租之重任交付與她,母親也不負所託,不但帳目清楚,而且不貪一分一文,此事在鄰居鄉里間還傳為佳話。
母親十九歲那年憑媒妁之言嫁給了鄰村同齡的父親,當時父親正在南京金陵兵工廠任職。由於對日抗戰伊始,內地到處兵荒馬亂。所以完婚後不久父親獨自返回南京工作,母親卻一人留在家鄉照顧祖父母,直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母親才趕赴南京與父親團聚,兩年後生下了長子。未料,次年復因中國共產黨之內亂致使國土變色,於是母親跟父親帶著長子隨政府撥遷來台。抵台後,因父親在聯勤兵工廠工作之故,開啟了在兵工廠眷村近六十年的生活,這也是母親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民國三十八年母親生下了長女後,舉家搬至聯勤高雄的君毅新村,接著於民國四十及四十一年生下了次子及次女。在眷村的日子裡,父親上班,母親在家料理家務及照顧我們四個兄妹;母親生性清潔,當時經濟情況雖然不佳,她不但能把家裡整理的有條不紊,也總能讓我們兄妹的服裝儀容乾淨整齊,甚是難得。初期由於孩子們年歲尚小,家庭的開銷不大,父親的微薄收入在母親的精打細算下勉強可以維持。直至我們兄妹慢慢地長大,家裡的負擔也漸漸地增加,父親除了白天正常工作,晚上還到民間工廠加班,以平衡多餘的支出。民國五十四年起,由於我們兄妹陸續進入中學,家裡的經濟壓力越來越重,於是母親為了貼補家用,也在附近台鋁公司的加工廠找到一份工作,真是何其辛勞!母親大半輩子含辛茹苦扮演著相夫教子的角色,除了協助父親打理家務,使其工作無後顧之憂。在教導孩子方面,她承襲了中國傳統儒家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我們兄妹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培養了這些好觀念。目前我們兄妹都能立足於各自的崗位上,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不得不歸功於母親長期的養育與教誨。
母親生性聰敏伶俐,為人處世圓融,言行舉止均能表現出傳統中國女性的美德,她雖出生於小康家庭,然而其愛人助人的熱忱,卻具有大家閨秀不凡的氣質,我們兄妹均以能生為她的兒女為榮,她一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做人原則,也成為我們兒孫晚輩的典範。記得我們小時候,母親常會抽空幫忙鄰居們縫製衣服,但並不以賺錢為目的,偶然遇到家境貧寒者她是分文不收。不過了不起的是無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她從不靠皮尺來量身材,只要把人帶來讓她看一眼,或者告知其身材與她認識的某人相似,她即能裁製出非常合身的衣服。母親還精通一項殊為人知的特異功能 -「簡易卜卦」,鄰居間偶有小孩調皮逃家,其父母就會前來向母親求助,母親在瞭解了小孩生辰八字及其他相關資料後,即能以她的十個手指頭推算出小孩目前的方位、離家的遠近,及人身是否安全等結果,其準確率幾達九成,神奇的令人咋舌。再如,由於母親的廣結善緣,在眷村裡常常被鄰居們視為有福報的婦人,左鄰右舍不管認識的或不認識的碰到有婚喪喜慶的活動,總會請她去幫忙,以求萬事順遂、功德圓滿。另外,母親天生具有領導者的風範,除了她那高人一等的身材,她的為人處世寬大胸襟及主動協調的管理能力也是原因,這可從她年輕時參加民眾教育補習班受到同儕們的愛戴被選為班長,及在台鋁公司加工廠工作因表現傑出受到老闆肯定拔擢為領班等事蹟得到印證。
母親喜歡接近大自然,更酷愛旅遊活動,除了國內許多著名的觀光景點之外,在民國七十七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曾多次帶領兒女返鄉省親,遺憾的是父親已先走一步,不能陪他回老家祭祖掃墓。此外,母親亦曾數度隨兒女到世界各地旅遊,所到之處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日本琉球、紐西蘭及美國等地。在每次的旅遊中我們感覺得到母親活潑、開朗及隨遇而安的個性,使得每一趟旅程都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也常常成為她與鄰居好友們分享的題材。自從二十年前父親離開人世後,四妹 (次女) 因為工作在高雄的關係,所以長期的陪伴在母親身邊,母親大多數的旅遊也都有四妹隨侍在側,我們兄姐刻骨銘心,終生感激。
民國九十三年,母親兩腿有臏骨變形的問題,由於母親已年邁體弱,並不適合開刀手術,醫生建議在家看護調養。母親長期以來可能因缺乏運動造成體重過重,她漸漸地感覺到兩腿走路吃力,初期在兒孫們的陪伴下,她還能到處走走。民國九十五年,母親兩腿的支撐力量急劇退化,出門要靠拐杖甚至輪椅,她總羞於以如此不堪的姿態示人,於是她開始變的消極及悲觀,不願外出參加任何公開的活動。母親最近幾個月,連續跌倒幾次,雖然每次也都能安全地脫離險境,但在她的心中已然有了不願拖累晚輩的想法。母親於上﹝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用晚餐時,不慎因食物阻塞喉嚨造成腦部缺氧,經緊急送醫搶救無效,延至三十日上午十時三十七分我們親愛的母親與世長辭。
綜觀母親的一生,在每一個階段均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母德懿範」足堪吾等後世晚輩之楷模。我們眾子女率孫子女們祈求上天保佑,並祝福母親大人一路好走,安心地走。
長子 次子
長女 次女 叩首
2007/12/5
長孫易遠追思奶奶文
親愛的奶奶:
從我在台北呱呱落地滿月後,就來到高雄受到奶奶您細心的照顧與呵護。直至上小學才回台北,現在我已從美國的大學畢業。
長大後,雖然我與奶奶見面的時間變少了,但是我們祖孫二人的情誼卻更加深厚。
七年前我離開台灣到美國讀書工作,雖然有點辛苦,但是一直記得我是吳家的長孫,不能辜負您的期望。
或許,您的耳朵聽不清楚了。
或許,您的行動不方便了。
也或許,我必須要像小時候,您餵我吃飯一樣的餵您吃東西。
無所謂!因為您不會像小時候的我,要我追著您跑。
11月30日晚上,爸爸的一通電話,讓我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在夢裡實現了。
記得我每次回台灣的日子,奶奶您都會燒許多我們愛吃的菜。
奶奶!您的一生永遠為別人著想,您的慈祥和藹,視兒孫如朋友,我們永遠以您為榮。
奶奶!請原諒我和妹妹無法在今天這個重要的日子跪在您的靈前請罪。
您突然離我們而去,讓我們百般的不捨。
作為基督徒的我,相信您已經被上帝接走,到永生喜樂的國度裡。
奶奶!我答應過您,我會好好努力,讓您的在天之靈,一定能看到我們家一代比一代強。
奶奶!我愛您!
長孫易遠於美國賓州費城
2007/12/7
長孫女易涵追思奶奶文
頂著滾燙的太陽 踩著腳踏車的小遊俠
濕了輪廓的衣裳 迎著一股股眷村的風
有一種味道 叫做家
被曬熟的小蘿蔔頭 穿梭在高雄的暑假
有奶奶的愛和豆花 淋在心頭和舌頭上的甘涼
陽光斜躺在廚房藤椅上
透過紗窗 我看見那雙對生命執著的手腕
有奶奶累積智慧與美味的記載
餛飩細麵 辣灌香腸
涼拌黃瓜 酒釀加蛋
是我和鄉愁的對白
那一針一織樸實穩重的毛毯
溫暖我們漂泊在外
像您默默等我們回家吃飯
不想有遺憾
您打水吃力的背影
控東倒西 (家鄉話)
濺濕了我的雙臉
原來是孫女兒的眼淚在想您
您套上絲襪平底鞋的側臉 是我們對您愧疚的思念
趕不上您謙卑有力的腳步 這次您已先悄悄往前
沒有感慨
延續您一貫的作風 有如您對這個家的愛
沉默卻不保留 低調卻不遮掩
還能不能回到有您的童年
彌補我們對您的虧欠
愛要及時不要後悔
彷彿還能聽見您的呼喊
要我們別忘了回家陪您過年
長孫女易涵於美國紐約
20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