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小義工傳奇(六)
環保小義工傳奇(六) 文:玉山 照片:竹苑資料庫
社區裡的第一盞燈
元宵節張燈結綵 傳統燈節象徵前途一片光明 正是現代人所要追求的願景
這些小活動,很實用,具有培訓的功能。但因為需要的時間長,有些訓練既麻煩又瑣碎。因此我們把課程設計成幾個程序,然後分開來一點一點的教。這樣子不但不會有壓力,反而因為把時間拉長了,時間充足了,可以慢慢教得仔細。 如此一來﹔不但教的人教得輕鬆,學的人也學得歡喜。等到一定時間之後,再把所教的素材整個串聯起來,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工作團隊。如此使用這樣的方法,重複的來培訓義工,遇到不同工作性質的要求,則只需更改其中的課程內容,就可以再組織成一個團隊。
中秋節過了不久,大家決定要把元宵節燈會,當成一個大型的活動來辦。在這以前,石牌地區,並沒有人把元宵當成一個節慶來舉辦活動。只有一些廟宇,會在元宵節點燈;但也只是過年活動的延續。雖然有些商店,也在元宵辦促銷活動,一般也都是一些小活動。元宵節辦大活動的,我們可是頭一個。
那麼,為什麼選元宵節來擧辦活動呢?其實,台北市已經很久都沒有過年的氣氛了,小孩多半只能從書本或電視上,來想像以前過年的樣子。要嘛就去旅行,到別的地方去過年。問過很多人,都說不在台北過年,他們要等到開市以後,才會回來。因此選元宵節這個時間點,比較適合。因為,它有點兒像過年,又不太像,元宵自有特色。由於剛剛才開市,商店喜滋滋的生意還不是很忙。而小孩也才剛開學,功課並不太多所。以辦一點活動,對社區裡的居民來說,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元宵節,怎麼玩呢?
照亮都市的傳統花燈
昔日童年殘留花燈的印象喚醒無數人共同的記憶 印象中,元宵節是個燈節,少不得點燈、提燈;但是都市型態的社區,既不是廟也不是機關、學校,如何點燈營造氣氛?大家討論了半天,都認為困難重重,幾乎談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一年得到最後的結論,竟只好放棄了舉辦活動的計劃。社區為了要彌補缺憾,做了一些火把、罐頭提燈、蘿蔔燈,來應應景,滿足一下回憶往事的情懷。
當然傳統童玩的罐頭、菜頭燈籠,很快的就做出來了。有一些人嘗試著使用,較現代化的環保素材,例如:保特瓶、塑膠罐等等要來做燈。於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多很多奇形怪狀的燈,被拿出來展現一番,彼此之間還互相刺激。然後,又做出更多的燈,也吸引了更多的居民來參加。
後來有人提議,想自己做燈來佈置我們的家竹苑藝坊。當時我告訴大家,何不做十二生肖燈來佈置?這樣不但有個主題,做的時候也比較具體。大家聽了都傻住了,因為根本就不知道十二生肖要怎麼做。我說我小的時候做過,當時原來也不會,小學生嘛。後來一邊做一邊想,幾年後就會了。大家聽了以後,都認為太瘋狂了,但確實值得一試。於是,有的獨自一人,有的幾個人一組就開始動手做。我為了鼓勵大家都來做花燈,便答應他們,只要做得出來,就可以參加展覽,絕不食言。結果可想而知,各種奇怪好笑的十二生肖花燈,吊滿了竹苑藝坊。當時我也綁了一條龍,陪大家玩,那條龍經過了幾年的修改,還在,可已經是條老龍了,現在來看,充滿回憶。
那一年,經不起孩子連吵帶鬧,我們同時舉辦了提燈遊行。大約有三、四百人參加。。我們設計搭建了幾輛花車,遊行的時候,天上還飄著小雨。濕冷的天氣裡,車隊燈火通明,社區之歌樂音響徹雲霄,車隊繞過市場,緩緩朝著夜市前進 就在繞過市場的剎那間,夜市裡,忽然燈光音響大作,,所有的人當場都楞在那裡,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有的人手裡拿著鍋子和鏟子,衝了出來。有些客人麵才吃了一半,麵條還吊在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一臉驚愕的表情,不相信台北的街頭,竟會有這樣的景象。石牌路上公車都停了下來,司機也跑下來看,交通大亂。那景象至今尤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