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給獎勵?/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王意中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 親子天下嚴選
  • 王意中的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網路讀書會
  • 王意中粉絲專頁
  • 王意中 Facebook (生活版)
    1. 沒有新回應!
  • 關鍵字
  • 累積 | 今日
    loading......
  • Visitors
  • 202210112040​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給獎勵?/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對於許多爸媽來說,面對孩子寫作業是否該和他談條件?作業寫完後是否該給予獎勵?

     

    獎勵給不給?該如何給?給什麼?當中存在了許多細節,我們得好好來思索。

     

    首先,思考給獎勵這件事情是由誰提出來?是爸媽?還是孩子?

     

    如果是爸媽提出,我們得想一想,給獎勵的目的是什麼?理由在哪裡?

     

    當然,你會說「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孩子可以完成作業」,但為什麼完成作業要給予獎勵呢?

     

    除非,這道作業對孩子來說有困難度,超越孩子能力的範圍。為了誘發孩子願意接觸的動機,以及嘗試面對困難的解題、作答意願,這時獎勵擺在眼前多少可以讓孩子產生完成的動力。

     

    重點就在這裡了。

     

    寫作業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講是有難度的。

     

    反過來,如果寫作業這件事情是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是在他的責任轄區內,這時沒有獎勵,孩子依然得要完成。

     

    否則,當我們在這種情況和孩子談條件,就很容易讓孩子陷入,面對寫作業這件事,是獎勵這外在的動機。而缺少了發展屬於自己的內在動機,例如目標的設定,熱情,興趣,好奇心,自信心,參與感以及好心情。

     

    對於孩子寫作業要給予獎勵,還有一種情形是孩子自發性的完成作業,而且正確率高。

     

    這時我們可以主動的告訴孩子,例如「哥哥,媽媽發現這一兩個禮拜,你都自動自發將作業完成,而且很仔細的檢查一遍,正確率很高。為了獎勵你這些自我負責的行為,看你要不要玩手機半個小時,你不想玩也可以。」

     

    這種突如其來的獎勵,往往對於孩子來講,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以上手機的使用只是舉例,獎勵的內容你可以有許多的變化,例如社會性的獎勵,像是具體的肯定,對孩子的微笑,擁抱。活動權利的給予,或物質性的獎勵。

     

    但還是別忘了,獎勵依然是外在的動機,在使用上,得適可而止。

     

    如果今天是孩子主動提出來,「媽媽,我寫完作業可不可以玩手機?」這時我們可以回應他,「寫完再說」。

     

    寫完再說的意思,在於寫完,你可給,可不給,孩子不見得能夠玩手機。或許寫完之後,他還是得繼續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例如閱讀,洗澡或做家事。

     

    讓孩子回歸對眼前事物的責任以及內在動機,否則當我們不斷和孩子談條件,談獎勵,怕到後來,讓孩子本末倒置的以為,我不想要這個獎勵,我就可以不做這件事情,例如我不想玩手機,所以我就可以不用寫作業。

     

    PhotoMitrey, CC Licensed.

     

    一個屋簷下,你和孩子談「性」嗎...|日誌首頁|親子關係的雙重打擊:當孩子出現...上一篇一個屋簷下,你和孩子談「性」嗎?/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下一篇親子關係的雙重打擊:當孩子出現網路成癮與對立反抗/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