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1329面對過動兒,別再隔空喊話!/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剛才叫你叫了多少次?你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啊!」
「我哪有聽到你在叫我?」
「我沒在叫你?不然我是在跟鬼說話是不是?」
「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講話?」
「幹嘛啦!」
「你可不可以放尊重一點?」
「我又怎麼了?」
「我在跟你說話,結果你還在給我東摸摸,西摸摸,你就不能專心一點嗎?」
ADHD孩子的專注力品質不甚理想,你可以想像當我們近距離的和他說話,孩子的注意力不見得能夠專注在你身上。
更何況當我們隔著距離,無論是廚房「叫」客廳,主臥「叫」書房,或者是講台對著教室角落直接「叫」他。
這麼「叫」,不只遠傳,還有距離。
這當中,隔著許多的不相關刺激,例如家裡的電視機,書櫃上的漫畫,教室裡前面女同學的馬尾,隔壁男同學抽屜裡的小公仔,或和老師之間相隔了好幾個小朋友,這很容易讓孩子的注意力渙散。
除非很緊急的事情,非得要當下以遠距離的方式叫著孩子。
否則如果要讓孩子把我們的話當作一回事,重要的事,在乎的事,這時近距離的和他說話,顯得非常必要。
這反映了一件事:我要和你談重要的事。
當我們隔著遠距離講話,由於怕孩子沒聽見,我們不自覺的容易將自己的音量放到最大。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收音效果真的很差。
當孩子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符合你期待的回應,自然而然的,又會持續加碼,放大我們的音量。
過動兒的情緒很容易與我們連動在一起,當我們激動,孩子的情緒也同步被我們放大,跟著激動。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的情緒出現大的波動,這時緩和下來又需要一段時間,很容易對孩子的專注力產生負面的影響。沒有好心情,更難專心。
走向孩子,以靜制動。
當孩子眼神沒看著你,這時你可以專注著看著他,同時讓自己保持沉默,先不說話。製造孩子的好奇以及疑問,讓他將注意力拉回到你身上,弄清楚到底你到底想幹嘛。
同樣的,當孩子隔著長距離喊話,這時我們也先不回應。讓孩子逐漸的了解,除非緊急的事情,危急的事情,否則他需要走過來,看著爸媽再說話。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出現某些不適當的行為舉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就不要這麼做,例如隔空喊話。
同樣的,當我們期待孩子出現好的行為表現,最直接的方式,我們就直接那麼做,例如走向孩子再說話。
Photo:Suvan Chowdhury, CC Licensed.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