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41134來自東馬來西亞的借鏡(一) 油棕的靈芝病
我提出對策無他,只要砍掉生病的樹並就地掩埋、少用肥料、少用殺草劑、再搭配對症的礦質養分修正計畫,即可不藥而癒。
據說,我提的對策和別人很大不同。那場會議後,他們應也當我是異端邪說,從此,沒人再與我聯絡。
這次另受其他朋友邀約去考察馬來西亞油棕樹感染靈芝病的原因。我學乖了,先看完再說,免得失去實地見證的機會。本次考察期間所見讓我受益良多,在此與大家分享。
熱帶的地區的油棕園是許多國家的重要經濟財源,以下以東馬來西亞的油棕園為例,此區域的油棕果園總面積在300萬公頃以上。
儘管在世界各地對於棕梠油存在的正與反,早有不同觀點的激烈往來,而棕梠油早就與我們每日生活存在密切關係。
這篇文章論及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ved=2ahUKEwiGsqHT7rDeAhUUfisKHe-QCGQQFjABegQIABAE&url=http%3A%2F%2Fwww.christopherteh.com%2Fblog%2F2011%2F09%2Fcropwateruse%2F%3Fprint%3Dpdf&usg=AOvVaw3f__dMRiuLgKJkBoqKgngb )成熟油棕在高溫期間,每株油棕樹每日需水量可達300~350公升以上。
參考以下參數:
常態種植密度為每公頃140株的油棕樹,東馬年雨量為3,000mm,目前東馬油棕種植面積在300萬。
全東馬油棕所需年雨量為:
3,000,000 (公頃) * 140(株/公頃) * 300(公升/株.日)*365(日/年) =4.59 *1013(公升/年)
若所有雨水都滲入全區油棕果園的地下土壤,則會有以下地下水被保留在土地上
3,000,000(公頃) * 10,000(m2/公頃) * 3000(mm/年) * 1 (m/1000 mm)*1(1000公升/m3)=9 *1013(公升.年)
嚴格說來,單位面積油棕全年需水用量只占單位面積年降雨量的一半,理論上應該還有結餘的可用水源;但事實上,當油棕園土壤壓實,逕流發達,周邊若無相對高地森林,該果園就可能面臨缺水窘境。
確實已有多區油棕果園面臨缺水的問題,旱季時除了只能喝包裝水,洗澡水也不充裕。雖說,這次考察的緣起是因油棕樹的靈芝病,卻讓我看到大面積土地水資源逐漸匱乏的過程,也印證了我五六年前的觀點。
住慣台灣,相形之下東馬真的很大,下了亞庇機場換了國內線飛機飛40分鐘到斗湖(據稱坐車要10小時)。
入果園時大家都聚焦在靈芝病,我則是到處看看種植密度、土壤性質、葉片狀況、林下陰影、果實的飽滿程度、成熟一致性….。園內雖然氣溫不高且有樹蔭,但感受到悶熱感覺,與開放的區大不相同。
這篇文章( http://www.christopherteh.com/blog/2011/09/cropwateruse/?print=pdf ) 論及,生產每一公斤的油棕果實,需要551公升的水。另,馬來西亞需水持續增加,馬來西亞的可用水持續減少,預計2025將達每人可用預備水接近枯竭。
水是植物光合作用材料之一,也是栽培管理所需資源,更是園區人員生活之所需。
對油棕管理者而言,水資源的取得與維護在未來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油棕果園若缺水,很快就會面臨以下問題:
1.油棕果實產量減少。
2.油棕樹健康的損害。
3.土壤微生物的衰竭。
4.園區作業需求水源不足。
5.園區人員生活用水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