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延平老街大約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 年前後,老街的建築格式並無一致性,大致上可分成二大類,較少數為仿巴洛克樣式,而大部份為現代主義的簡約線條型態。以外觀而言,立面外牆為洗石子,結構則為磚造砌成的建築體……
在西螺戲院前繞了繞,再沿著西螺戲院前的道路往延平老街方向走,轉角的三角大水餃生意真好。
眼前所見這條街是延平老街嗎?怎麼不見老建築物,也沒有一點老街氛圍呢?
同一條街的另一個方向氣氛比較不一樣,前去瞧瞧。
市場裡一位阿伯用手推車賣小吃,這種擔子看起來夠老了吧。
原來這座市場名為東市場,但是東市場和一般的傳統市場又好像不太一樣,已經經過轉型為觀光市場了吧。
東市場裡的這座紅鐵橋,不知道是不是象徵著西螺大橋,兩排又高又大的灰白色洗石子柱子,好像把西螺大橋的韻味給抹去了。
市場裡的西螺大橋邊,有商家在製作模型,也有桔子貓畫室在作兒童美展。
東市場有一處寬廣的中庭,中庭的角落有大樹,炎炎夏日的中午,樹蔭令人覺得特別可愛。
老樹旁一家童玩小舖柑仔店,店裡賣的都是一些古早的童玩,工作人員還兼志工,提供旅遊咨詢服務。
商店街的中間有條走道,由走道走到另一側去看看。
中間走道商家用格子玻璃門作為牆,格子玻璃門再加上大花布,或是加上一些圖案,即有古味又很美。
建築物的這面,商家一家家很明確,不過可能是非假日,有些商家並沒有開門營業。
沈醉東風,不知道是賣沈醉還是賣東風?
如果走累了,外面有玻璃瓶蓋可以讓你坐下來休息。
這一段商店街,是東市場改造過後的新面貌,不知道有沒有為老街帶來新氣象?
東市場的這一面,也就是西螺的延平老街。
接下來就沿著延平老街去走走。
有些老房子已經重建,所以有些老房子夾在新房子的中間,而形成不是整條延平老街全是老房子。
丸莊醬油,暫時先將它視為路過,回頭再來參觀它轉型的觀光工廠。
三珍醬油、瑞春醬油,保有原來美麗的建築物,但是似乎是在老建築立面另外加上了彩妝。
在老街上遇到值勤的波麗士大人,波麗士大人值勤之餘,好心的告訴我老街上特殊景觀的位置,濃濃的西螺人情味,足感心,在此要再次的向波麗士大人說聲謝謝!
延平老街上著名的鐘樓,回家後才發現照片裡的鐘飛到天外去了,真不好意思。
老街上有名的琴連碗粿,才過中午而已,老闆說碗粿已經賣完了,無福品嚐。來到西螺若不想錯過有名的碗粿,記得要早點來以免向隅。
西螺延平老街的二、三層洋樓建築中,騎樓前是店面,後方可能設有工作間,或是後方與樓上作為家人居住場所,形成商工住三者合一的生活空間。
台灣菸酒公司位在路口上,與琴連碗粿互為對面鄰居。
過了台灣菸酒公司幾步路後,一座比較特殊的招牌出現,老街圖書館。
圖書館屬於迷你型,館內藏書不多,倒是很有隔壁鄰家的親切味道。
圖書館的二樓是背包客棧,背包客棧房間位在二樓,由窗戶旁的樓梯上去,若打算當個背包客來西螺,不妨參考看看。
圖書館的後面是西螺扶輪社,這扶輪社也未免太低調了,門面和招牌都如此的簡樸。
西螺的延平老街還很長,但是離開老街圖書館到下一個路口,就決定不再繼續往前而在路口折返。
因為在西螺的時間有限,無法全放在延平老街上,路口折返的目的是去參觀位在延平老街上的丸莊醬油。
這趟雲嘉六日遊的其他行程和足跡,請參考:
新竹湖口老街為紅磚建築,和西螺延平老街味道完全不同,來看看湖口老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