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的北埔老街名號響叮噹,大部份的遊客來到北埔就是停留在北埔老街,同屬北埔但和老街只有一溪之隔的南埔,相對之下遊客就少了許多。數年前來北埔時除了走走老街之外,也造訪了南埔的百年水車和北埔冷泉,今天再度來到南埔,輕鬆的在南埔田園間蹓躂……
台3線由北往南過了北埔老街,紅綠燈處左轉走斜下坡,斜坡下就有一座南埔大橋在轉彎處迎接。
南埔大橋的兩側,各有一個100的阿拉伯數字,所以南埔大橋又被稱為百分橋,祝福走過百分橋的人,每一個都圓滿順利得百分。
南埔大橋建於1925年,初建時是一座吊橋,2000年時為慶祝北埔國小100週年,而改建成目前載滿百分的鋼造大橋。除了走百分橋,來到南埔,南埔的南昌宮還可以登記領取祈福百分卡。
橋頭一座木造平台上,大概是年久失修之故,涼亭已沒有了屋頂,只能勉強算是「裝置藝術」吧。
平台的後方一片柑橘園,橘樹都長得很好,不過距離橘子收成的季節還遠,橘子還太小,遠遠的還看不到橘子。
柑橘園道路對面則是一片稻田,綠油油的稻田泛著一幅青春的模樣,徐徐春風中充滿著青春活力。
來到南埔,那要往哪裡去呢?南埔大橋橋頭的路旁有一幅陶製的地圖,看著地圖上的標示,決定先去造訪金剛寺。
天資愚頓加上記性不好,看過地圖後能記下的內容實在很有限,幸好沿途都有指標,沿著指標走總算順利抵達金剛寺。
金剛寺的建築典雅樸素,風格古典卻很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時也看不懂。
寺前往外望去,視野一片開闊,欲窮千里目不必上樓,可惜今天的天氣不太好,天空不願讓人看太遠,在空氣中灑了一把灰。
來到金剛寺沒多久,正打算開始細細欣賞這座佛寺,突然間出現一位師父,以惡狠狠的眼光和口氣責問我為什麼要拍照,不了解是因為她的長相和說話口氣本來就如此,還是要要求不得拍照,一時不知所措。如果金剛寺不許拍照,只要在門口立一支說明,我絕對尊重和遵守,但是既然不禁止拍照,我拍照又有何不可呢?
金剛寺後方有座「北埔金剛寺重建沿革紀念碑」,碑文裡除了說明金剛寺的沿革之外,也說明金剛寺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全段,目前的金剛寺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重建。
即然金剛寺不歡迎遊客,也不必為難主人,就此離開金剛寺。
離開金剛寺後,前往距離金剛寺不遠處的蕃薯伯焢窯和錦鏽堂去。
蕃薯伯焢窯和錦鏽堂分別位在道路旁不同方向,木製牌樓後方有一座大穀倉,這個年頭這麼一座大穀倉,不會是用來儲存稻穀吧,那你知道又是做何用途嗎?
門上寫著司機休息室,穀倉內的設備有點簡陃,載客來的遊覽車司機大概比較願意留在車上才是。
蕃薯伯焢窯的停車場還不小,停車場邊有一座園區配置圖,可以先對整個環境設施先有個概念。
沿著停車場旁的步道,走進蕃薯伯焢窯。
園區內的樹下一座架高的木造小涼亭,涼亭的底座是一部牛車,所以這算是一座牛車涼亭。
園區裡有許多老樹,利用老樹做為設施的骨架,使得園區裡充滿自然的趣味。
茅草屋頂的休息區,一樣帶著幾分自然的野味,休息區旁的花架上爬滿綠藤,夏日裡多了幾分的自然涼意。
樹下洗手間的箭頭已經褪色,若不注意很容易被忽略。
整座園區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不過十分的天然舒適,寬敞而綠意處處。
既然是名為蕃薯伯焢窯,那麼焢窯場當然不能太寒酸。
焢窯場裡各種設備和用具一應俱全,來嚐嚐焢窯的樂趣倒是十分方便。
焢窯的時間,也可以到焢窯區外的樹下來晃晃。
有興趣也可以來餵餵小動物。
羊咩咩用期盼的眼神在等待著青草,但是很抱歉,手上沒有草可以滿足你。
焢窯區旁還有紮稻草人的遊戲,這幾個稻草人光著身子已經很有韻味,若是再穿上衣服一定更精彩。
那牛車上為什麼要放稻草呢?這個我就不太懂。是用來體驗一下躺在稻草堆裡的柔軟感覺嗎?
要玩稻草那就必需要有原料,一旁的一座草垺還不只是普通的大,而是相當的大。
離開蕃薯伯焢窯,回到道路上來。路旁的木造涼亭,用一座草垺來做為屋頂,造型十分的有創意。
沿著涼亭旁的道路往錦繡堂方向走,沒幾步路後,首先到達的是竹語茶蘆。竹語茶蘆亭內空蕩蕩,不知道是否還有營業。
竹語茶蘆沒有人,倒是跑出來一隻老貓,肥肥的身體圓滾滾的,有點向人撒嬌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看看能不能給牠一點東西吃。
竹語茶蘆左前方有一座以瓷磚造的解說牌,「一棵樟樹蓋房子」牌子上寫的錦繡堂的故事,用一棵樟樹就蓋了一幢房子,很難想像這棵樟樹是多大才能完成這種任務。
解說牌附近還有一座穀倉,不過這座穀倉比起路旁的穀倉可就小多了。
解說牌前轉個身就面對錦繡堂的院牆,院牆有二道,由最外面的門無法直接看到裡面,因為外院牆門與正廳大門及內埕大門不在一直線上,目的在藏風聚氣,不致漏財。
走進外院牆門,內院牆將內埕分割成二塊,兩個內埕一長一扁,裡面一個如日,外面一個如曰,合起來就是「昌」,寓意吉祥。
內院牆門鎖著,無法進入參觀,只能在門外望。
不知道列為古蹟是否也用公款修繕,如果曾用公費修繕,似乎應該在不妨害屋主生活的情況下,做個適度的開放參觀才合理。
據說錦鏽堂是屋主先人因為有功,蒙宋朝皇帝(宋光宗)封為錦繡,因此用「錦繡」做為堂號。
錦繡堂旁有一幢老房子,牆面的石灰層有些斑駁,只有一隻貓獨自在看家。
貓有點撒嬌但不又肯讓人太靠近,不知道牠心裡在想什麼。揮手道別貓咪,結束這趟南埔的行程。
2007年曾來過一次北埔老街,除了看古蹟之外,也去南埔看了百年水車:
2012年的北埔輕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