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村邱家古厝被列為歷史建築,興建於日治昭和3年(1928)。邱家古厝座東南朝西北,前朝秀姑巒溪,左為阿眉溪,背靠海岸山脈,屬於客家傳統建築風水配置方式。邱家古厝是一棟傳統的木構建築,傳統中式木造結構的建築在東部地區並不多見更顯得彌足珍貴,因此於民國91年被列為歷史建築……
明里村的菸樓在秀姑巒溪西岸,而東里村的邱家古厝位在秀姑巒溪東岸,離開菸樓後再度橫跨秀姑巒溪而回到台9線上再彎進了湧泉路,再彎進道化路而來到邱家古厝。眼前的古厝有點古,但是外貌有點樸素,又是什麼原因被列入歷史建築呢?
房子的右半部,木牆似乎設計的容易拆裝,而走廊下還擺放一只大木櫃,看似做生意的門面,只是木板有欠保養,顯得斑駁失色。
抬頭一望,在木牆的上方,洗石子的牆面上有著「東發商店」的字樣,果真是處做生意的場所沒錯。
方方正正、規規矩矩的大門,門板看起來完好,但是也是斑駁而褪色。
房子旁一座大理石的石碑,石碑上說明邱家古厝被列為歷史建築的原因。
石碑旁還有一座古厝,這幢古厝看起來有點褪色,但卻不難看出它的精雕細琢。
石碑上寫著:本縣古厝並不多見,就其外觀和內部結構大致保持完整,鄉村地區更難得有此維護良好且深具意義的古厝,應列為歷史建築。依石碑上所寫地址,這才是邱家古厝,前面那家只是位在邱家古厝旁的古厝,並非邱家古厝。
雖然古厝木質的建材上都有些褪色,但是看得出來,這幢古厝雕花、彩繪樣樣都十分講究。
門前的柱子不是龍柱,而是象徵志節的竹子,竹子的上端配上幾葉竹葉,栩栩如生。
門上寫著河南堂的堂號,堂號的兩側各有一幅山水彩繪。
門前迴廊下一張寬面的長條板凳,這張板凳不論坐或臥應該都很舒適。而大板凳下還有一張小板凳,依小板凳的高度和大小一看便知是給小朋友坐的,一大一小的畫面有趣又溫馨。
門前長長的迴廊,迴廊的屋頂木造結構和一般廟宇的結構看似大同小異,只是有些簡化而不像廟宇般的繁複。
東里村邱宅的興建肇始於邱氏的獨子邱安德,因在東里開設養元中藥房而致富,有豐厚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地位,遂決定興建一幢唐山式豪宅以彰顯家族。
邱家古厝建屋的材料是遠從唐山運來,主體結構歷時2年完工,為傳統客家夥房建築,被推崇是花蓮縣藝術價值最高的古厝。
邱家古厝旁一連串的老房子,不過這些老房子就沒有邱家古厝般的華麗和講究。
古厝附近的老房子有些已經翻建成新建築,新有新的生命,古有古的美麗和文化,新和舊彼此輝映在個區塊上。
邱家古厝目前仍有人居住,所以也只能在外觀賞古厝之美。離開邱家古厝之後,往富里農會展售中心去走走。
(本篇同時寫於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akao_chen/archive/2013/11/12/8292077.html )
在花蓮走訪的二幢古厝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另一幢是位在玉里的連家古厝:
這趟花蓮金針花四日遊除了來觀賞金針花之外,走訪的花蓮其他地點,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