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0811軍郵信封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
金門與台灣的聯絡管道除了公共電話以外就是信件。
金門的據點散落,
不是像台灣的營區一樣,
還可以排隊打電話回家。
在金門要打電話,
只能趁本島休假,
或是趁機跟據點附近的商家借電話,
否則只能靠寫信了。
因為通訊的不便,
金門的軍人每個月都配有兩個免費的軍郵信封,
給國軍同袍們使用。
軍郵信封 (明信片) 上的郵資符號印有「軍郵」兩字,
是軍人的專屬郵品,
因為一個月只有兩個 (記憶中經常很久才拿到一次),
所以拿到之後都使用寄信了,
後來問過家人,
這些值得留存的信封的下落,
竟然都已經化為垃圾不知所蹤,
手上這個沒有使用的軍郵信封,
竟成了唯一的紀念。
「軍人郵票」歷經了幾個時期:
以及本文所談的「專製信封時期」,
已經是最後期的軍事郵品了。
附錄:
軍郵是戰爭時期產物,
中華民國軍郵局起源於民國2年,
國軍為遠征蒙古,
設立七處軍事郵遞所。
民國26年爆發七七盧溝橋事變,
郵政總局成立10個軍郵總視察段及軍郵收集所。
民國38年,
國軍自大陸撤退來台之後,
開始在金門、馬祖等戰地開始辦理軍郵業務,
並逐步擴大至東沙、南沙等外島。
軍郵局初期業務僅限於寄送信函、掛號、包裹等,
其功能包括傳遞作戰訊息、激勵官兵士氣、安定後方社會人心,
及便利戰地民眾通訊等。
隨著時代變遷,
儲金、匯兌、劃撥等儲匯業務也一一開辦,
業務性質雖和一般郵局相同,
但軍郵局極為注重通信保密,
郵務士常常奉命檢查各類郵件,
反映了早年戒嚴時期緊張氣氛。
台灣光復後,
民國45年進入動員勘亂時期,
同年12月15日金門成立第一軍郵局,
隔年1月22日馬祖成立第二軍郵局。
這個時期的軍郵制度由國防部主導,
由國防部協調交通部,
在郵政總局設立軍郵管理處,
軍郵管理處再於金門設立第一軍郵局,
馬祖設立第二軍郵局,
這兩個軍郵局之下,
設置十七個隨軍郵局,
其下再設立八十餘處郵政代辦處,
建立起綿密的郵政網絡,
為前線官兵服務。
依戰區設置軍郵辦法中的軍郵機構猶如臨時郵政機構,
機動性高,
視需要設置,
也會隨時因部隊之調動而撤銷。
因應戰爭通信業務需求而設立的軍郵局,
是早年中華郵政獨有的「國軍部隊」,
因時代變遷、兩岸戰爭氣氛緩和等因素,
軍郵局於民國96年元旦畫下句點,
統一裁更為普通郵局。
軍郵局大事記:
1) 軍郵局歸類為常設「臨時郵局」、「臨時支局」,後簡稱「隨軍軍郵局」。
2) 民國38年10月,台灣郵區代管駐在金門島之第100臨時郵局,是軍郵局的前身,民國39年10月撤銷改設代辦所。
3) 民國38年11月,台灣郵區代營駐在海南島諭林之第801臨時郵局,39年5月撤銷。
4) 民國45年12月金門第一軍郵局成立,同月第一軍郵局管轄,成立第一軍郵派出所,原金門第一支局撤銷。
5) 民國46年1月馬祖第二軍郵局成立,原馬祖島郵局撤銷。
6) 民國52年9月全部「軍郵派出所」均改稱「軍郵所」。
7) 民國71年9月全部軍郵所均改稱「隨軍軍郵局」號碼各加50,其後郵戳(所)更換(局),例如第二軍郵局管轄第15軍郵所改為第65隨軍郵局。
民國71年9月起離島軍郵局一覽表:
金門第一軍郵局 (軍郵一局):金湖 (山外) 。
金門第一軍郵局局轄成立6個所:
第一軍郵派出所 (51隨軍郵局):烈嶼。
第二軍郵派出所 (52隨軍郵局):陽翟。
第八軍郵派出所 (58隨軍郵局):料羅。
第九軍郵派出所 (59隨軍郵局):小徑。
第十二軍郵派出所 (62隨軍郵局):頂堡。
第十四軍郵派出所 (64隨軍郵局):大膽。
馬祖第二軍郵局(軍郵二局):南竿。
馬祖第二軍郵局局轄成立9個所:
第三軍郵派出所 (53隨軍郵局):西莒。
第四軍郵派出所 (54隨軍郵局):北竿。
第五軍郵派出所 (55隨軍郵局):東引。
第六軍郵派出所 (56隨軍郵局):東莒。
第七軍郵派出所 (57隨軍郵局):高登。
第十軍郵派出所 (60隨軍郵局):烏坵。
第十一軍郵派出所 (61隨軍郵局):不詳?待考。
第十三軍郵派出所 (63隨軍郵局):南竿。
第十五軍郵派出所 (65隨軍郵局):西引。
南海及其他地區:
局轄成立2個所:
第十六軍郵派出所 (66隨軍郵局):南沙群島,隨軍鑑移動。
第十七軍郵派出所 (67隨軍郵局):東沙群島,隨軍鑑移動。
77年9月其他地區局轄成立2個隨軍郵局:
第68軍郵局:不詳?待考。
第69軍郵局:不詳?待考。